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本文以过硫酸钾-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对影响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反应的5个因素:反应的温度,反应的时间,引发剂的浓度,单体的浓度,以及中和度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各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接枝率为主要考查对象,接合单体转化率和接枝效率,筛选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丙烯酸的浓度1.0mol/L,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的浓度3.0mmol/L,中和度70%。  相似文献   
42.
均匀设计法在制备吗啉合成催化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成吗啉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根据组分含量的不同,采用约束配方设计进行了5因素11水平的均匀设计,考察不同组成对吗啉收率的影响,实际试验数为11个。结果表明,均匀设计显著减少了试验工作量和试验费用,克服了配方试验的盲目性。经过初步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吗啉的收率达到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43.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 kJ•mol-1.  相似文献   
44.
采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模板法制备了Co_3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与水热法合成的Co_3O_4材料进行比较,考察2种材料的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得MOF-Co_3O_4为多孔大比表面立方体结构,比表面积为101.7 m~2/g,是水热-Co_3O_4比表面积的4.5倍;带隙宽度最小可达到1.23 eV,比水热法制备的明显降低。MOF模板法制备的Co_3O_4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特性,比表面积为101.7 m~2/g,对RhB溶液降解率达到92.91%,催化降解性能优于水热法制备的材料,并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45.
超声波预处理制备磷酸酯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工艺路线,提高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将超声波技术引入其制备工艺,对木薯淀粉进行预处理,结合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分别研究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处理功率、分散介质种类及分散介质浓度对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木薯淀粉磷酸化有显著强化作用,20%乙醇作分散介质,功率为300W的超声波作用2.5min可制得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比相同反应条件下未经超声处理制得样品提高25%;超声处理使磷酸酯淀粉的黏度发生较大程度降低,原因是超声波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区,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导致淀粉的聚合度下降。  相似文献   
46.
广西是罗非鱼主产大区,对罗非鱼氨基酸测定,对实现罗非鱼的产业高值化有一定重要作用.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非鱼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XDB-C18色谱柱,以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柱温35℃,流动相为醋酸钠缓冲液、甲醇、水及乙腈.18种氨基酸在4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测定了罗非鱼鱼肉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罗非鱼鱼肉中含有至少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达到了49.96%,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47.
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负载型Cu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了活性评价,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氢碳摩尔比、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催化剂活性影响显著,升高温度,增加压力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甲酸收率,适宜的氢碳摩尔比为4左右,空速范围5 000~11 000 h-1。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索定向制备蓝圆鲹蛋白活性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酶解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蓝圆鲹蛋白经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可得到活性多肽。采用pH-stat法建立了蓝圆鲹蛋白-碱性蛋白酶酶解体系的酶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了不同水解度下酶解产物中多肽片段族分子量的分布,并采用3-D图形表达了酶解过程中水解度-多肽片段族分子量-质量百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经Matlab数学拟合得到了酶解过程中多肽片段族组分百分数与水解度和分子量的关系。验证实验表明,建立的3-D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水解过程基本吻合,该模型揭示了酶解过程中多肽分子量组成的变化规律,可对酶解体系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和动态表征,此酶解过程动力学研究也有利于定量获得定向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49.
兰雄雕  陈锡鸿  廖丹葵 《精细化工》2014,31(12):1461-1465,1470
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法制备磁性琼脂糖微球,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活化剂固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探讨了ACE固定化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固定化最适条件:酶溶液蛋白质量浓度为8 g/L,p H=7.8,温度为50℃,固定化时间为2 h,所得的固定化酶的活力达到0.128 U/g;对磁性固定化ACE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固定化ACE最适温度为42℃,最适p H=8.3。同时,比较了磁性固定化与游离ACE对p H的耐受力和热稳定性,在p H=5的缓冲液中放置1 h后,固定化ACE和游离ACE酶活力保留率分别为62.1%和40.7%,当p H=9,两者酶活力保留率分别为95.7%和89.2%;60℃时,两者酶活力保留率分别为50.2%和20.7%;-20℃储存30 d后,两者酶活力保留率分别为90.3%和43.0%;连续操作10次后,固定化ACE活力仍保持53.0%。研究表明,磁性固定化ACE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快速重复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利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测定了α-蒎烯+柠檬烯和对伞花烃+柠檬烯两个二元体系在100.7 kPa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数据, 所测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以压力为目标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Liebermann-Fried、Wilson、NRTL、UNIQUAC模型能量参数, 并将4个溶液模型的汽液平衡计算结果与UNIFAC模型的计算结果做比较。结果显示Liebermann-Fried模型对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拟合效果较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