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4种骨的纳米化加工及其制品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骨、猪骨、牛骨和鸡骨为原料,采用高能湿法球磨的方法制备纳米骨液,比较研究4种纳米骨液的特性,以期为纳米骨液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4种骨的化学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鱼骨的灰分含量最高,而鸡骨的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高温(120℃)预处理后,4种骨的PO43-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和强度无显著性差异,鱼骨位于1 450~1 700 cm-1波数范围内的蛋白特征吸收峰与其他3种的显著不同。鱼骨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 h球磨后降低至纳米级别(162 nm),在2 h球磨后为135 nm,而猪骨、牛骨和鸡骨的平均粒径分别在2、2 h和5 h球磨后小于200 nm,4种骨的最小平均粒径依次分别为117、105、89 nm和153 nm。在球磨过程中,骨液的钙释放率呈线性增加,p H值先增加后保持稳定,亮度和白度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和三氯乙酸可溶性肽含量逐渐增加。与其他3种骨相比,鱼骨的纳米化粉碎效率和制品的白度最高,为加工纳米骨液相对最适宜的原料。  相似文献   
22.
网格工作流可以定义成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在异构和分布的资源上以一定次序执行的网格应用服务的集合.在网格工作流中引入服务质量,为网格服务的调度提供了依据,使得工作流的执行更加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使用服务质量可以对网格工作流进行选择和执行,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期望.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基于服务质量的网格工作流管理体系结构及相关的服务质量参数体系,讨论了基于服务质量的工作流调度算法,并给出一个基于快速遗传算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3.
为满足人们对方便快捷、营养美味汤品的需求,提高大鲵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本文以养殖大鲵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最合适的预煮与炒制的温度和时间后,利用电子舌、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技术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预煮、炒制、预煮+炒制)对大鲵汤风味物质变化和营养物质溶出的影响,分析了大鲵汤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并评价了大鲵汤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预煮时间30s、预煮温度80℃、炒制时间60s、炒制温度115℃为最佳预处理工艺;在最佳预处理工艺下,相较于对照组、预煮组和炒制组,预煮+炒制处理增加了酯类种类与含量,减少了醛类种类与含量,在感官评价中得分最高;预煮+炒制处理下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EAA/TAA)的3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85.59%,与FAO/WHO标准模式中的推荐值相近,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2.36%,n-6/n-3的值为1.9。综合分析,预煮+炒制工艺能够减少大鲵汤的腥味,且该条件下的大鲵汤营养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养殖大鲵进一步精深加工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4.
该研究在4 ℃下,比较常压包装和真空包装下鱼鳞冻贮藏品质变化,探究最佳包装方式和贮藏时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压组的pH值先由7.27升至7.51,后降至6.54,而真空组鱼鳞冻的pH值则由7.23持续降低至6.92。常压和真空的凝胶强度分别由104.12、113.66 g•mm,先缓慢下降至91.43、100.53 g•mm,然后在第15天急剧下降至39.93、75.76 g•mm。常压和真空包装鱼鳞冻的TVB-N值逐渐由2.29、1.91 mg/100 g,增加到3.24、3.01 mg/100 g。两种包装的总菌数逐渐增加,常压组在第3天达到5.23 lg CFU/g,真空包装组在第11天达到6.12 lg CFU/g。常压包装中的鱼鳞冻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目为26个,真空包装中的鱼鳞冻OTU数目为70个,其中有17个OTU是共有的。真空包装组样品的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常压包装,主要腐败菌不同。真空包装优势菌为环丝菌属,主要为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研究结果表明,4 ℃下真空包装可有效延长鱼鳞冻保质期,短期内可保持品质;两种包装方式下菌相组成不同,真空包装应主要抑制环丝菌属,常压包装应主要抑制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5.
驴乳的主要成分及与其它乳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驴乳的基本组成,并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乳汁成分进行对照.驴乳蛋白中乳清蛋白含量较高,灰分含最较低,组成接近人乳,适合做婴儿和老年人及体弱多病的人群的食品或婴幼儿配方乳品.  相似文献   
2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厂房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多层工业厂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一多层结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工业厂房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此外,人们在注重其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美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问题,着重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控制,从而确保多层工业厂房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笔者就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鱼糜漂洗用水量较大这一问题,该实验以白鲢为原料,减少一次漂洗,以清水+清水为对照,比较壳聚糖溶液+清水,壳聚糖溶液+盐水,壳聚糖溶液+臭氧水和清水+臭氧水4种漂洗方式对鱼糜质构、风味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溶液+清水或清水+臭氧水漂洗,鱼糜得率分别为21.78%和21.26%,均高于对照组的鱼糜得率19.21%;在4种漂洗方式中,壳聚糖溶液+臭氧水漂洗组的鱼糜白度最高,清水+臭氧水组的凝胶强度最大;电子鼻雷达图显示壳聚糖溶液+清水,壳聚糖溶液+臭氧水和壳聚糖溶液+盐水组的T70/2(芳香族化合物)响应值较低,而对照组和清水+臭氧水组的T70/2(芳香族化合物)响应值较高。综上所述,4种漂洗方式中清水+臭氧水漂洗可以有效地改善鱼糜品质和风味;同时,两次漂洗与传统的三次漂洗相比,减少了漂洗次数,可节约用水约1/3。  相似文献   
28.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诱导下鲢鱼糜凝胶的结构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鲢鱼糜为对象,通过检测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诱导下不同凝胶化时间形成的鱼糜凝胶的质地特性、交联程度及网络微观结构,探讨鲢鱼糜凝胶的结构演化规律。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未添加MTGase(对照组)的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凹陷深度、硬度、咀嚼性等随凝胶化时间延长显著增大(P<0.05),破断力在3~6 h达到平衡(约1 100 g),凹陷深度在1~2 h达到最大值(约17 mm),随着凝胶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添加MTGase的鱼糜凝胶破断力在3 h时就达到最大值(P<0.05),硬度和咀嚼性随时间增加到3 h后趋于平衡,凹陷深度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显示,鲢鱼糜凝胶中肌球蛋白重链含量随凝胶化时间延长显著下降,添加MTGase组肌球蛋白重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鱼糜凝胶的网络孔隙当量直径均随凝胶化时间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在3 h时分别达到最致密的网络结构(P<0.05)。对照组和添加MTGase的鲢鱼糜凝胶分别在40 ℃凝胶化3~6 h或2~4 h时凝胶特性较好,通过凝胶化时间的调节可控制鱼糜凝胶的结构演化方向,获得高品质鱼糜制品。  相似文献   
29.
以冷冻白鲢鱼糜为原料,研究真空斩拌(-0.06 MPa)条件下氯化钠浓度对白鲢鱼糜质量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真空斩拌技术在鱼糜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常压斩拌相比,真空斩拌后的鱼糜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二硫键含量降低(p0.05),气泡的数量减少、直径减小;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和破断距离增加(p0.05),持水性增加(p0.05),而白度值降低(p0.05)。在真空和常压斩拌条件下,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斩拌后的鱼糜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和二硫键含量显著增加(p0.05),起泡性显著增强;制备的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和破断距离,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浓度超过1%后显著降低(p0.05),持水性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常压斩拌条件下,鱼糜凝胶白度值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在真空斩拌条件下白度值逐渐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0.
六种纳米化鱼骨的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种淡水鱼(白鲢、草鱼、鮰鱼和罗非鱼)鱼骨和两种海水鱼(鳕鱼和鲨鱼)鱼骨为原料,制备纳米化骨液并比较研究其特性,以期为纳米化鱼骨液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鲨鱼骨粗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胶原交联度最大。鳕鱼骨的灰分含量最高。在前2 h球磨中,鱼骨粒径从6.40~85.41 μm急剧降低至62.95~259.12 nm,其中鳕鱼骨粒径降低速率最快,鲨鱼骨最慢。延长球磨时间,鱼骨粒径趋于稳定(106.37~172.37 nm)。纳米鱼骨的钙释放率、游离氨基酸、TCA可溶性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随球磨时间延长而一直增加(p<0.05),说明鱼骨钙的释放机制与鱼骨粒径降低和生成多肽/氨基酸螯合钙均相关。六种纳米鱼骨颗粒为近似圆球形,草鱼骨液的钙释放率最高,罗非鱼和鳕鱼骨液的白度相对较高,鳕鱼和鲨鱼骨液的pH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