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重庆传统腊肉为对象,分析测定其低温熏烤加工过程中水分、酸价、过氧化值(POV)、苯并(α)芘、亚硝酸盐含量等理化指标,研究其质构特性和感官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时间低温熏烤的重庆腊肉成品水分含量较低、硬度较大,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成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3.02mg /g 脂肪、0.0273g/100g 脂肪,亚硝酸盐和苯并(α)芘含量分别为7.23mg/kg 和4.6μg/kg,均符合国家标准。长时间低温熏烤的重庆传统腊肉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性,熏烤加工的时间也有望减少到20d。  相似文献   
32.
以秋刀鱼为原料,研究白酒添加量对秋刀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溶解度、乳化性、浊度、表面疏水性、凝胶特性和巯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白酒添加量的增加,MP溶解度、乳化性、凝胶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及保水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凝胶白度值无明显变化;浊度、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来看,白酒处理对秋刀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影响较大,且在白酒添加量为5%~7%时对凝胶特性的改善效果较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发现,白酒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并使溶出的蛋白质通过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33.
以泥鳅为原料,分别采用乌龙茶、面包酵母发酵和酵母细胞液对其进行脱腥处理,以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和感官评价值为评价指标,判断其脱腥效果,筛选出较好的脱腥方法及条件,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验证并判定泥鳅特殊腥味物质。结果表明:脱腥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酵母细胞液法、乌龙茶法、面包酵母发酵法。酵母细胞液法脱腥的适宜条件为25 ℃、1.5 h、pH 6.5;乌龙茶法脱腥的适宜条件为:乌龙茶茶叶质量分数3%、25 ℃、3 h;面包酵母法脱腥适宜条件为35 ℃、0.5 h、pH 6.5。由GC-MS分析结果可知,泥鳅原样及乌龙茶法、酵母法、酵母细胞液法脱腥处理后泥鳅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检测出68、55、55、51 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73.71%、40.17%、42.66%、39.76%,验证结果与TBA值、TMA值和腥味值的评价结果相一致。泥鳅腥味物质可能是己醛、壬醛、辛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4-癸二烯醛、庚醛、2,3-辛二酮等。  相似文献   
34.
以兔腿肉和兔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pH变化趋势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功能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兔后腿和兔背最长肌的pH显著下降并分别在宰后24h和48h时达到极限pH,肌肉进入完全僵直状态,此时的兔肉加工品质较差;兔后腿和兔背最长肌MP的溶解度、乳化性及凝胶保水性等功能性质的变化规律与pH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宰后24h和48h达到最小值;而表面疏水性及凝胶的硬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在宰后24h和48h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兔肉MP功能性质变化规律的分析并结合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确定宰后合理的成熟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35.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作为一种高效消化吸收的结构脂质和控制脂肪吸收的低能油脂,不仅能够控制肥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还能够抑制或限制组织中的胆固醇沉积物.与普通植物油脂相比,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代谢途径使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生理功能.本文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制备、代谢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在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6.
超声波处理对鸡肉腌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肉为原料,通过鸡肉中NaCl含量的测定和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不同超声波处理条件(频率、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腌制和TGase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的渗透与超声波的功率和处理时间成正相关;TGase的渗透量随着超声波的功率增大而增大,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TGase对肌球蛋白重链(MHC)的交联程度在增大。  相似文献   
37.
不同包装方式对黑山羊冷鲜肉保鲜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新鲜的黑山羊肉为原料,研究真空和气调包装对山羊肉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pH值、色泽、菌落总数、TVB-N值等主要技术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山羊屠宰后取其后腿,在-18℃下冷却到中心温度低于4℃后,去掉筋腱和脂肪,切分成约30 g的肉块,随机分成2组,装入已灭菌的包装袋内进行真空和气调包装,4℃贮藏,每隔3 d进行技术指标的测定。结果贮藏到16 d时,气调包装组的感官品质明显优于真空包装组;整个贮藏期,2组试样的pH值都低于6.6,即符合标准中对山羊肉pH值的要求;贮藏的前16 d,气调包装组的a*值高于真空包装组,表明气调包装较好地保持了羊肉的自然色泽;贮藏到16 d时,真空包装组的菌落总数为6.12,已超标,而气调包装组的试样属于次鲜肉;贮藏20 d,气调包装组的TVB-N值仍不超标,而真空包装组的TVB-N值为21.48,已超标。结论采用气调包装比真空包装好,能使山羊肉贮藏16~20 d。  相似文献   
38.
嫩度是肌肉重要的食用肉品质特征之一,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肌原纤维、胶原蛋白、内源酶在内的内部因素,和温度、pH值等外部因素。阐述了物理(电刺激、高压处理、超声波)、生物化学(盐类、有机酸和生物酶)处理技术以及多种嫩化方法结合技术改善肌肉嫩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嫩化机理,并就肌肉嫩化机理分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考察水相pH和Na+浓度对微晶纤维素(MCC)和猪油形成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不同pH和含有1% MCC的不同Na+浓度的水相与等体积的油相混合、制备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分析不同水相pH(pH4~9)和不同Na+浓度(0~500 mmol/L)条件下,乳液的外观结构、乳析指数、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以及乳液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均未出现明显分层现象,且乳析指数未发生变化,乳滴粒径小于pH4和pH9条件,具有更好的黏度和抗剪切能力,其中,在pH6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稳定效果。当Na+浓度在300 mmol/L及以上时,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乳液稳定性下降的越快;Na+浓度为400 mmol/L时,乳液静置3 d会出现分层现象。随着Na+浓度的升高,静电屏蔽作用使得乳液颗粒粒径不断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黏度和抗剪切能力下降。中低pH(pH5~8)水相及低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MCC-猪油Pickering乳液具良好的乳化稳定性,但pH4和pH9及高Na+浓度(>300 mmol/L)水相条件下乳液的稳定性欠佳。探讨不同pH和Na+浓度条件对MCC-猪油Pickering乳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原理,为其在功能性预乳化肉制品的加工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0.
骨糜重组鸡肉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卤制全鸡和新鲜鸡肉等为原料,经粉碎、斩拌混合、抹片、烘烤等工艺制成重组鸡肉脯。结果表明,主要成分最佳配比为:卤鸡肉58%,新鲜鸡肉29%,卤鸡骨糜8%,大豆分离蛋白2%,胡萝卜12%,调味品适量;最佳烘烤条件为:55~60℃,3~4h;130~150℃,5~10min二次烘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