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借助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对比分析添加金属Cu前后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利用GC/MS检测不同温度下油样的微观组成,并根据物质结构分析PAO理化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金属Cu加速了PAO的高温裂解,产生了某些生色化合物,加速了油品的氧化变质,使油品黏度降低,并生成了酸性物质使油品酸值增加;GC/MS分析结果表明,金属Cu的存在会加速PAO的氧化和裂解,产生碳数更少的烃分子,也促进含双键的不饱和烃、含氧化合物等物质的生成,在宏观上使油样运动黏度降低、酸值增大和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82.
随着电脑软件课程越来越普及,电脑软件教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大学教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依据coreldraw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简要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徐州圣戈班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超声辐射下用石油醚(PE)萃取,将煤焦油分离为石油醚可溶物(PESF)和石油醚不溶物(PEIF)。在索氏萃取器中依次用石油醚、甲醇和乙醇萃取PEIF,得到3种萃取物,分别记为E1、E2和E3。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PESF、E1、E2和E3,在PESF和E1中共检测到235种组分,主要是1-6环芳烃,还有少量含杂原子(氧、氮、硫)的有机化合物,在E2和E3中没有检测出任何化合物。结果表明,以PE为溶剂、通过超声辐射和索氏萃取可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所有的GC/MS可测成分。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从香蕉皮中提取多酚的工艺及最佳提取条件。方法:(1)选择最佳提取剂;(2)考察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三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实验。结果:提取溶剂为乙醇;提取香蕉皮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次数1次。多酚得率为0.932%。  相似文献   
85.
用高压釜模拟氧化试验,考察了温度,复合抗氧剂和金属铜对己二酸二异辛酯性能衰变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己二酸二异辛酯的40℃运动黏度降低,酸值增加,但对倾点的影响较小。复合抗氧剂能够有效阻止己二酸二异辛酯的高温衰变。金属铜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高温衰变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6.
铁路轨道系统可靠性预测和维修策略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轨道系统可靠性预测和维修策略研究现状,对国内基于轨枕状态的铁路轨道系统可靠性失效判断准则进行改进研究,进而应用马尔可夫链法进行可靠性预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引入轨枕维修重要度的概念进行维修策略制定方法研究.其研究成果能有效改善目前国内轨道系统维修中存在的不足,在保证轨道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月桂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探究了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研究考察了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三个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1.9 h,液料比为16∶1,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1.46%。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C_4A_3S-CaO双膨胀源体系和MgO单膨胀源体系下,预应力孔道压浆料在水养条件下限制膨胀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膨胀剂掺量的增加,压浆料限制膨胀率逐渐增大。在合理掺量下,C_4A_3S-CaO双膨胀源体系对压浆料早期限制膨胀率的提升作用较明显,而MgO单膨胀源体系对压浆料后期体积稳定性的保持更优异。2种膨胀剂对于压浆料早期抗折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其中,双膨胀源体系下的压浆料在膨胀剂掺量为8%时,抗压强度较空白组有小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
文章针对三废后处理及放射源生产用不锈钢热室壳体窥视窗部件加工结构特点,从窥视窗的展开放样、模具设计及压制成型等三个方面阐述其加工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采用高压釜模拟润滑油实际作业环境,研究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DBPC)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在高温下对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运动黏度的影响,结合FTIR和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不同黏度油样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裂解是引起PAO黏度衰变的主要原因,油样中所生成的小分子量化合物越多,黏度衰变越严重;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油品黏度的衰减,起到较好的抗氧增效作用,其中DODPA比DBPC表现出相对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高压釜模拟润滑油实际作业环境,通过理化分析方法分析润滑油黏度的变化,采用FTIR、GC/MS分析润滑油分子结构的变化,是一种研究在用油的衰变并掌握准确换油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