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同时准确测定食盐中Be、Mg、Al、Ca、V、Cr、Mn、Fe、Co、Ni、Cu、Zn、Ga、As、Se、Rb、Sr、Ag、Cd、Cs、Ba、Hg、Tl、Pb共24种元素的含量。样品用2%硝酸溶解后,使用ICP-MS测定上述元素,以内标法消除基质效应等干扰,以不同梯度标准曲线分段计算元素含量。结果表明,24种元素在0~200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检出限(LOD)为0.001 1~1.531 6μg/L,定量下限(LOQ)为0.003 8~5.105 3μg/L,加标回收率为83.18%~126.53%,相对标准偏差(RSD)8%。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食盐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测定,为食盐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L-缬氨酸和香兰素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种L-缬氨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C_(13)H_(20)Fe~(2+)NO_6、C_(13)H_(20)Cu~(2+)NO_6和C_(13)H_(20)Sn~(2+)NO_6,采用1H NMR、MS(EI)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其结构。以3种L-缬氨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研究25℃下,C_(13)H_(20)Fe~(2+)NO_6、C13H20Cu2+NO6和C13H20Sn2+NO6催化剂在甲醇与水混合溶液中的亚甲基蓝降解性能。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均有降解活性,其中,C13H20Sn2+NO6催化剂的亚甲基蓝降降解性能最好,预测这是一类潜在的环保性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43.
黎毅达  高发荣  姚婷  蔡利杰 《电子学报》2021,49(10):1993-2001
为提高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步态识别的识别精度和计算效率,采用一种基于高斯核函数优化正则化超限学习机(GKF-RELM)算法,对肌电信号提取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动力学三类特征并分别计算步态识别率,运用Fisher判别函数分析所提特征的可分性,得到多类特征的融合特征作为输入数据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再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步态识别,从识别率和计算时间两方面,分别与支持向量机(SVM)和深度神经网络(DNN)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isher判别可分性指标确定的多类特征组合,能得到最优识别效果,并在提高分类精度的同时,优化了计算效率.此外,GKF-RELM方法的识别率也优于传统的ELM方法.  相似文献   
44.
创造富有民族风格的动漫造型必须抓住动漫角色神态与传统文化符号原型神态特征的结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创意设计,使创造的动漫造型既继承着传统民族的审美情感,又凝聚着现代审美文化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45.
通过金属筛选实验,选定Cu片作为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实验金属用材。在金属和抗氧剂存在下,模拟航空润滑油基础油PAO和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的高温工作环境,分析反应后2种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油品性能衰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PAO和DIOA会发生氧化和裂解,不同程度地出现颜色加深、黏度降低、酸值增大等现象。FTIR分析可知,PAO油样高温衰变的过程中断链产生了大量饱和烃,DIOA油样水解产生酸、醛和醇等含氧化合物,2类油样均检测到O=C-H、C=O和O-H等官能团。高温下,PAO易发生断链,产生碳数更少的烃分子,导致260℃时黏度就出现急剧下降现象,而DIOA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黏度骤降出现在300℃左右;酯类油DIOA氧化和裂解易产生羧酸,导致其酸值衰变程度远大于PAO。  相似文献   
46.
采用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研究聚α-烯烃基础油的高温氧化变化规律;利用FTIR和GC/MS等检测手段,分析聚α-烯烃基础油及其高温产物结构组成的变化,探讨结构变化对油品性能变化的影响,推测润滑基础油高温氧化的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结果表明:高温作用下,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发生了严重的热氧化和热裂解反应,导致基础油颜色加深、黏度变小、酸值增大;由于聚α-烯烃含有较多的叔碳分子的特殊结构,在高温下易发生断裂,生成活泼的自由基,自由基在氧气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醛、酮、酸、酯等物质,使得润滑油的酸值变化显著;同时聚α-烯烃分子发生断裂时,生成的小分子烷烃、烯烃等,造成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黏度衰变。  相似文献   
47.
CRTSⅡ型无砟轨道CA砂浆开裂风险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实践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CA砂浆在施工早期阶段具有较高的开裂风险,为揭示CA砂浆开裂的规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手段对CRTSⅡ型无砟轨道CA砂浆的早期收缩开裂风险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CA砂浆两侧边的开裂风险远高于板中部分,侧边部位CA砂浆早期收缩应力随着龄期发展不断增大,第6d后开裂风险因子首次突破临界值1;氢氧化钙类膨胀剂可以有效延迟CA砂浆开裂的时间;CRTSⅡ型无砟轨道侧边CA砂浆28d干燥收缩率小于120×10-6时,在整个观测期内无开裂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我国CRTSⅡ型无砟轨道CA砂浆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燃煤锅炉排放的汞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汞具有神经剧毒性、大气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主要采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APCDs)的协同脱汞技术。随着我国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目标的实施,烟气汞排放浓度、灰渣和废水汞含量的排放限值将日趋严格。笔者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快速更新的现状,指出应对日趋严格的汞排放限值需要对燃煤锅炉系统进行深度脱汞。然后介绍了烟气汞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应对大气汞排放浓度的监测和监管。第三,综述了燃煤脱汞技术,详述了APCDs协同脱汞、烟气喷射吸附剂脱汞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新型脱汞吸附剂的研发趋势。第四,论述了我国燃煤电厂正在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对汞减排的效果。最后,针对目前燃煤电厂脱汞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脱汞研究课题,以期对燃煤电厂实现"汞零排放"和副产物中汞的稳定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9.
在温和条件下研究霍林郭勒褐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氧化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合物,用重氮甲烷酯化萃取物,通过GC/MS分析,捡测到大量的水溶性苯多酸、脂肪羧酸和一定量的氯代产物。结果表明,NaOCl能有效降解煤中大分子,可作为一种研究煤的结构及其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刚刚踏入秋天的领地,夏日的热烈似乎还有点不离不弃,看到最后一朵玫瑰的香消玉殒。那些阳光下的花儿却仍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一朵朵、一簇簇,乐观的样子似乎全然不顾夜晚的丝丝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