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经膜分离后,采用葡聚糖凝胶G-25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组分的总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分离得到10个有效组分F1-F10,其中F4组分的总抗氧化性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4.1±0.3%,羟自由基清除率76.0±1.5%,将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F4组分)添加到营养霜中,当添加量为1.0%时,抗氧化活性A700nm为1.599±0.004,能有效提高营养霜的抗氧化性,且营养霜的性状没有发生改变。该研究为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的结构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楼板的耐火极限由楼板产生不能承受规定荷载而破坏的极限时间和楼板面平均温度上升到规定极限值的极限时间确定。美国规范规定了热膨胀受约束和无约束两种结构体系的耐火极限。给出了美国规范中不同结构体系和不同受约束条件下的板最小厚度和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建议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我国规范对防火设计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用臭氧冰延长水产品保鲜期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臭氧冰对对虾和罗非鱼保鲜效果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臭氧含量为5mg/kg的臭氧冰对对虾和罗非鱼保鲜时,试验组的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91%以上,并降低了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可延长产品的保鲜期3~5d.臭氧冰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是一种水产品新的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加工产品种类,提高加工品质,开发符合大众口味的金鲳鱼即食调味产品,本文以金鲳鱼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确定即食金鲳鱼的调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食盐12 g/100 g鱼重、白糖6 g/100 g鱼重、味精2.5 g/100 g鱼重、姜粉1 g/100 g鱼重、白米酒2.5 mL/100 g鱼重、生抽2.5 mL/100 g鱼重,该配方的感官评分为93.7。最优调味工艺为鱼与调味液比例按1:3(g/mL)调配,25℃静置3 h,35℃烘制至水分含量为50%,该工艺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5.5。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具有低盐低脂高蛋白、鲜香突出、无需蒸煮、开袋即食等优点,是一款美味、营养、方便、健康的海洋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15.
脆性形成过程中脆肉鲩肌肉肌浆蛋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脆性形成过程中鱼肉肌浆蛋白为原料,通过分析肌浆蛋白总巯基、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结构信息变化,探讨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脆性的形成过程中,肌浆蛋白总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脆性形成末期下降了35.02%(P<0.05);表面疏水性呈上升趋势,脆性形成末期上升了65.83%(P<0.05);荧光峰位置发生蓝移,脆性形成末期蓝移了5.24%(P<0.05)。红外光谱显示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均有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酰胺A、B、Ⅰ、Ⅱ、Ⅲ,各吸收峰位置有波动。肌浆蛋白二级结构显示,脆肉鲩脆性的形成伴随着肌浆蛋白α-螺旋的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增加。在脆肉鲩脆性形成过程中,肌肉肌浆蛋白结构的逐渐变化是脆肉鲩脆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鱼肉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加热处理是最常见的工序之一。热处理造成的蛋白热变性会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多难以复原。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鱼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蛋白组成成分、总巯基和羰基、溶解度、浊度、黏度、Ca2+-ATPase活性、凝胶、质构等特性指标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结合蛋白质热变性的机理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提出今后在鱼类加工方面对于鱼肉蛋白热变性的研发方向,旨在为鱼制品选择合理的热加工工艺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斑鱼的营养、保鲜与加工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吴燕燕  林婉玲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8):324-329,334
石斑鱼是优质的海水鱼类,近年来,随着石斑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斑鱼的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已突破十万吨。而受我国"生猛海鲜"消费意识影响,石斑鱼保鲜与加工技术方面相对较滞后,因此了解石斑鱼营养组成、保鲜、加工技术现状,有助于促进石斑鱼保鲜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石斑鱼的营养组成、保活技术、保鲜技术(包括低温保鲜、气调或真空保鲜、复合保鲜剂)、加工技术(包括冻石斑鱼、石斑鱼调理食品、多肽制品)与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研发现状,结合产业和消费的新需求,提出石斑鱼今后在保鲜、精深加工技术、营养品质保持、质量安全控制及标准化加工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裂壶藻渣酶解产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还原力活性为评价指标,探讨温度、pH值、食品辅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及人工胃肠道模拟环境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00 ℃的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裂壶藻渣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不明显;在酸性环境中酶解产物可以较好地保持活性;蔗糖及NaCl对酶解产物活性影响不显著,葡萄糖在质量分数2%~10%范围内,随质量分数提高,对其活性的影响渐增;防腐剂山梨酸钾对酶解产物活性的影响略强于苯甲酸钠;金属离子对样品活性的影响大小为:Zn2+>Cu2+>K+>Ca2+;体外模拟胃肠实验中,酶解产物经胃肠液处理后其活性保持率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产品安全风险来源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我国水产品中安全风险来源,对我国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危害,渔药、甲醛、多聚磷酸盐等养殖、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投入品与添加物,重金属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开展的风险评估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我国在水产品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产品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品风险评估,以确保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进出口安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考察5种常见氧化型减菌剂(H2O2溶液、ClO2溶液、NaClO溶液、臭氧水和微酸性电解水)的减菌效果及其对鱼片质构特性、色泽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菌率达80%时各氧化型减菌剂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 500 mg/L H2O2溶液浸泡8 min;200 mg/L ClO2溶液浸泡10 min;200 mg/L NaClO溶液浸泡10 min;9 mg/L臭氧水浸泡10 min;30 mg/L微酸性电解水浸泡20 min。在上述5种减菌条件下对鱼肉色泽、质构特性、MP氧化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减菌处理后的罗非鱼片硬度、L*值增大,a*值减小,MP质量浓度、总巯基含量下降,羰基含量升高,表面疏水性基团数量增加,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和NaClO溶液处理组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最明显;蛋白荧光强度降低,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MP的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