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乳脂制备天然奶味香精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由脂肪酶酶解乳脂制备的奶味香精香气浓郁、自然,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中可以解决脂肪含量低但乳香风味足的食品加工要求。该研究运用酶改性技术酶解乳脂,选用3种脂肪酶包括诺维信Palatase20 000 L、lipase MER和lipase AY,以脂肪含量为99.9%的无水奶油和83%的黄油为酶解原料,经过酶解后,两种酶解底物的游离脂肪酸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提供风味物质的4种主要短链游离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和癸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在无水奶油中,lipase MER和lipase AY的酶解能力较诺维信Palatase 20 000 L更强;黄油中,lipase MER的酶解能力最强,且相较于黄油,无水黄油的整体酶解效果更好。对无水黄油的风味进行电子鼻分析,发现除了10 h的3种酶酶解效果相似外,不同酶在不同时间的酶解风味均不相同。该研究可以为乳脂酶解增香技术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生鲜乳均质后进行120 ℃、15 s的热处理,随后进行无菌灌装。分别在4、25、37 ℃三个储藏温度下进行45 d的保藏实验,分析产品在储藏期间理化及风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 ℃保藏条件下超巴氏奶细菌蛋白酶酶活以及脂肪酶酶活变化不明显,蛋白酶活在37 ℃保藏条件下第25 d后急剧上升,第45 d达到最大值3.2 U/mL,25和37 ℃保藏温度下的脂肪酶活性均在储藏第10 d后急剧上升,并分别维持在6.25和6.75 U/mL左右。此外,在储藏期间,pH降低,粒径增大,Zeta电位先降低后增高,并随储藏温度增加,变化速度加快,不同储藏温度样品间差异明显。对于色泽,4 ℃保藏下超巴氏奶只在L*值上有明显变化,另外两个温度保藏下L*、a*以及b*值均有明显变化。电子鼻以及电子舌结果显示,4 ℃保藏条件下,保藏期间超巴氏奶气味和滋味无较大差异,而25和37 ℃气味及滋味均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超巴氏奶在4 ℃保藏温度下货架期可达45 d,而储藏在25和37 ℃温度下的超巴氏奶货架期无法达到45 d。  相似文献   
13.
以三价铬为活性中心的葡萄糖耐量因子能够防治糖尿病.其中酵母茵能够富集无机铬离子到体内并生成具有显著活性的葡萄糖耐量因子.本文阐述了GTF的结构、作用方式、活性检测方法及富铬酵母茵发酵生产GTF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选用平均孔径为0.2μm的中空陶瓷膜,通过截留液全循环的间歇错流方式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微滤系统,研究了其对乳清预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细菌截留率可到达99.95%.试验还分析了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微滤后乳清透过液组分的影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乳清蛋白各组分含量变化;将微滤与传统离心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其预处理效果优离心处理.  相似文献   
15.
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100 HR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从原料乳中分离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耐热蛋白酶进行纯化及特性研究。将纯化后的单一蛋白酶进行SDS-PAGE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金属离子对其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该蛋白酶的氨基酸种类分析。纯化后蛋白酶的分子质量为47kD,经纯化后蛋白酶比活力提高了近61.38倍;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0;二硫苏糖醇对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e2+可以促进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该酶具有较强耐热性,原酶液经130℃热处理3min后,残留酶活仍超过原酶液的47.67%;该蛋白酶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占明显优势,其中Gly含量最高,物质的量分数高达42%。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不同热处理的牛乳样品进行检测,研究热处理对鲜牛乳及复原乳营养价值的影响。通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尺寸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镜及质谱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胃液消化后,牛乳中的部分蛋白被消化,其中酪蛋白消化最为明显,鲜牛乳中酪蛋白在胃液中的消化水平高于其他热处理样品;而经过肠液消化后,牛乳中蛋白消化完全,生成游离氨基酸及小肽。乳中蛋白质经消化主要生成分子质量低于1 500 Da的肽段,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热处理程度越大,乳蛋白变性,发生聚集现象,粒径增大,其中加热复原乳的粒径较其他乳制品大;通过质谱检测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热处理程度越大,蛋白质美拉德反应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77 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从其菌体细胞代谢物(cell-free excretory supernatants,CFS)和细胞内容物(cell-free extracts,CFE)两方面分析菌株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同时还从耐酸性、细胞黏附性等方面对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菌株进行了益生特性评价;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益生菌。结果表明,77?株益生菌的CFE对α-葡萄糖苷酶没有抑制作用;而CFS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53%~15.76%。选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益生菌(编号为ST-2、1.1881、GS-3和BLP12)菌株进行益生特性的研究。其中ST-2表现出很高的耐酸性和细胞黏附性;GS-3在模拟消化液中有很强的耐受性等,各菌株特性不一。主成分分析表明菌株BLP12的综合性能最好: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可达15.10%;于pH?2.0孵育3?h后,存活率能达到71.04%;于2.0%的胆盐条件下孵育24?h,存活率为0.70%;依次经模拟唾液、胃液、肠液消化后,存活率仍能达到88.27%,但对HT-29细胞的黏附率较低,仅为1.93%,总体上菌株BLP12对体外模拟胃肠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该菌株经过16S基因序列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可作为降糖益生菌株应用于降糖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型超高温设备制备酪蛋白酸钠与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对比分析不同分子质量糖在不同热处理时间的美拉德反应进程及产物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小分子质量的糖更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褐变指数与反应程度呈正相关,乳化活性与接枝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两者并不成线性关系,酪蛋白酸钠与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糖乳化活性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0.63、0.51、0.55和0.48,其中130?℃热处理15?s的酪蛋白酸钠-葡萄糖溶液乳化活性最大,高于其他组,与水浴90?℃热处理90?min相当,并且乳化稳定性也呈现较高的水平,为123.88?min,将其用作乳化剂制备的DHA藻油乳状液稳定性动力学指数为1.5,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见,葡萄糖可作为美拉德反应的优良糖基配体制备新型高效的乳化剂,并且此方法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极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量化200 nm陶瓷膜脱除乳清蛋白、乳糖、灰分和钙的能力。在50℃条件下,对脱脂乳进行3倍浓缩,之后连续2次补水至原体积进行稀释过滤,浓缩倍数均为3,最终得到3次滤液,计算各组分总脱除率。结果表明乳糖脱除率为85.81%,α-乳白蛋白脱除率为79.27%,β-乳球蛋白脱除率为71.64%,灰分脱除率为62.16%,钙脱除率为35.64%。稀释过滤完毕后膜的纯水膜通量衰减系数为89.27%,使用质量分数为2%氢氧化钠和0.5%的硝酸溶液进行清洗,膜通量的恢复系数为99.07%。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奶牛的精细化管理,对生鲜乳中的微生物、抗生素、三聚氰胺等实现智能快速检测,对贮间奶的温湿度、烟雾等参数进行智能监控,上述检测参数可通过网页或手机APP实时查看。当生鲜乳微生物等指标异常、贮奶间温湿度、烟雾等参数不在系统设定范围,系统进行现场语音预警和远程GSM短信预警。该系统可实现生鲜乳的安全检测与预警提示,进一步保证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有效防止了不合格的生鲜乳流入乳品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