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高碳钢SWRH77B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其终轧温度、冷却速度下的组织演变和相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高碳钢SWRH77B在950℃变形时,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变细;冷却速度达到5℃/s时,有马氏体组织析出。高碳钢SWRH77B在终轧温度为950℃、冷却速度约为4℃/s时,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约为97 nm,索氏体含量达到95.7%左右,表明此时的组织为最佳索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2.
俞蓉晖  刘雅政  沙慧英 《包钢科技》2007,33(1):14-16,26
根据套管的服役条件,高钢级石油套管的生产已是势在必行.包钢通过对N80Q钢种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成功地开发生产了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和用户需要的N80Q钢级石油套管.  相似文献   
23.
24.
改善冷轧带肋钢筋产品性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限元模拟Y型三辊孔型轧制中金属的变形特点,讨论了冷轧带肋钢筋产品的力学性能问题,指出了盘条的材质和冷轧变形条件是影响钢筋强度和伸长率的主要因素。文中把钢筋的伸长率分解为均匀伸长率和缩颈伸长率两部分,分别讨论了盘条材质上的缺陷和冷轧过程工艺因素对钢筋拉伸试样均匀伸长率和缩颈伸长率的影响,为提高冷轧钢筋产品性能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5.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等温奥氏体化,研究KT5331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并探讨析出相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KT5331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可分为三个阶段:1075℃以下,由于含W和Nb的析出相钉扎作用,晶粒长大缓慢;1075℃以上,含W和Nb的析出相溶解,钉扎作用减弱,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延长晶粒迅速长大;1225℃及以上,δ铁素体析出,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升高而急剧减小.通过拟合分别得到晶粒粗化温度以下(950~1075℃)和晶粒粗化温度以上(1100~1200℃)的晶粒长大模型.   相似文献   
26.
65钢(/%:0.62~0.。70C、0.18~0.28Si、0.55~O.75Mn)硬线盘条的生产流程为120 t转炉-LF-170mm×170 mm连铸-高速线材轧制。采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65钢φ6.5 mm热轧盘条在冷拉至φ1.85mm过程中断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断口宏观特征为笔尖状,盘条横截面组织均匀性较差;裂纹起源于心部粗大的先共析铁素体和粗片状渗碳体,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索氏体化率低,存在大块先共析铁素体和中心碳偏析。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贝氏体非调质紧固件用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单道次压缩试验,并分析了压缩变形应力-应变曲线。研究表明,奥氏体热变形激活能较一般C-Mn钢要高,为427.065kJ/mol;再结晶开始时间与温度曲线在1000℃左右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温度低于1000℃时,动态再结晶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两种成分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现场生产板卷工艺组织性能对比,分析了冷却速度、卷取温度、Mo和Nb元素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由52℃/s提高到69℃/s后,铁素体形态为针状铁素体,实验钢屈服强度提高25 MPa;抗拉强度提高30 MPa。实验钢在530℃卷取时,组织中出现了3%的珠光体组织,抗拉强度低于性能指标10 MPa。而在400℃卷取时,组织中出现了3%的块状马氏体组织,使得屈服强度低于性能指标20 MPa;抗拉强度提高到690MPa。Mo元素含量提高,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实验钢淬透性提高,有利于获得M/A岛组织,保证获得高强度低屈强比性能。Nb元素含量提高,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9.
利用逐层钻孔法测试了直接淬火和水淬+空冷+水淬2种冷却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分析了2种工艺下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工艺下,切向残余拉应力为229~281 MPa,轴向残余拉应力为191~237 MPa;水淬+空冷+水淬工艺下,切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范围为-422~-185 MPa,轴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范围为90~190 MPa。与直接淬火工艺相比,优化冷却工艺使钢管切向应力变为压应力,轴向残余应力仍为拉应力但数值上减小,随孔深增加,轴向应力减小幅度趋于平缓,进而降低和缓解了钢管内微裂纹产生和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100~300℃回火对0.054C-1.18Si-1.16Mn-0.49Cr成分热轧双相钢DP600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主要影响热轧双相钢中铁素体位错密度和马氏体微观结构;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热轧双相钢中铁素体可动位错密度降低,马氏体部分发生分解,析出碳化物;回火温度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对屈服强度和屈强比的影响显著,175℃以上回火,热轧双相钢屈服强度显著提高,并出现屈服平台,150℃以下回火热轧双相钢屈服强度增加不明显,不出现屈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