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研究了转金属硫蛋白基因平菇对不同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鼠饲料中掺入1%和3.16%的转金属硫蛋白基因平菇干粉(前者相当于50~60kg体重的人每日摄食鲜菇1kg),可明显增强受辐照小鼠血清SOD活性,降低其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强铅中毒小鼠血清SOD活性和抗活性氧能力;对衰老小鼠血清SOD活性的降低、MDA含量的升高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转金属硫蛋白基因平菇可提高受辐照和铅中毒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对增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2.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储层(南一段和南二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南二段储层总体要好于南一段。南二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8.43%,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29.29 mD,为中孔低渗型孔隙特征;南一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1.10%,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9.32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喉道分为4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类型、岩石粒度、溶蚀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3.
利用经典热压模型,系统研究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铜的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初期,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致密化过程由晶界滑移和晶界扩散共同控制。随保温时间延长,烧结机制转变为由晶界滑移所主导。烧结后期致密化主要以塑性变形的方式进行。纳米氧化铝颗粒抑制了铜的烧结致密化,导致材料的密度降低。抑制机理为氧化铝颗粒阻碍晶界和位错运动,导致晶界滑移和塑性变形的激活能提高,从而增大致密化抗力。在外力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的共同作用下,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为孪生。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综述了金属注射成形中颗粒及粉末堆积的研究状况,对双组元球形颗粒的数学模型的理论模型,基本概念和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扼要介绍了连续粒径分布的颗粒堆积的影响粉末-粘结剂的装载量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5.
淀粉酸浆对某些种类的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水浴处理的酸浆抑菌效果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但其抑菌作用与其酸度没有直接关系。以新鲜酸浆、放置20d的酸浆、自来水、无菌水、新鲜酸浆2倍稀释液对番茄进行处理后常温贮藏,结果新鲜酸浆原液的防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岩土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洞庭湖区岩土分类专家数据系统为依据,直接以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主要指标为分类因素,引用模糊数学运算概念,采取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岩土分类,并以工程实例验证,基本上解决了岩土样本难以归类及工程设计参数不定性的问题,方法简单,实用性强,可靠度高。  相似文献   
67.
通过阳极氧化在Cu30Ti70合金基体上制备出高度有序的Cu掺杂Cu-Ti-O纳米管阵列,并讨论了阳极氧化时间对Cu-Ti-O纳米管阵列形貌和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在O2气氛中450℃退火晶化2 h后,Cu-Ti-O纳米管阵列在400~650 nm波长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其本征吸收带边和可见光吸收带边最大值分别红移至470nm和760nm;Cu掺杂后形成的氧空位促进了Cu-Ti-O纳米管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随着阳极氧化时间的延长,Cu-Ti-O纳米管阵列长度增加,管壁厚度减薄,且在O2气氛中450℃退火2 h后,金红石相转变量增加。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的评价低熟气生成量方法这一难题,从低熟气的(低温)热成因机理出发,认为当前被广泛、成功应用于成熟的热成因天然气生成量评价的化学动力学方法仍应是评价低熟气生成量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并标定了松辽盆地代表性源岩干酪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进而与可能成为低熟气先质的非烃、沥青质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一起,构成了评价低熟气生成量的方法,同时指出有机质中少量的低活化能组分的存在是低熟气生成的内因。实际应用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低熟气的总生成量为41 992×108m3,如果采用1%的运聚系数,则松辽盆地低熟气的资源量约为420×108m3,远低于松辽盆地常规热成因气的资源量;由化学动力学方法来评价低熟气生成量是可行的,这一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富含低熟气的盆地。  相似文献   
69.
结合高能球磨法技术,采用传统固态反应法制备了Zn掺杂Mg_4Ta_2O_9基单相刚玉结构微波陶瓷。在XRD、SEM、Raman等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的系统表征和微波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Zn掺杂Mg_4Ta_2O_9基微波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x=0~0.8范围内,Zn能够固溶进入Mg_4Ta_2O_9基体而形成单相刚玉结构(Mg_(4-x)Zn_x)Ta_2O_9陶瓷。XRD精修结果进一步显示,Zn掺杂可导致Mg_4Ta_2O_9陶瓷中氧八面体的扭转畸变。拉曼光谱结果显示,Zn掺杂使Mg(Zn)—O键之间的振动减弱。而Zn取代Mg使Mg(Zn)—O键长变长和键能减弱是未掺杂Mg_4Ta_2O_9陶瓷的品质因子从169 074 GHz下降到(Mg_(3.2)Zn_(0.8))Ta_2O_9陶瓷的68 173 GHz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0.
通过高光谱无损表征技术在壁画颜料粉末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为高光谱颜料粉末数据库的建立打下基础。对壁画中常见的蓝铜矿和孔雀石颜料粉末进行XRD成分检测,并将颜料粉置于30 mm×20 mm×A mm的凹槽中,其中A分别为0.2,0.4,0.6,0.8,1.0,1.2,1.4,1.6 mm。用高光谱成像仪得到不同粉层厚度的蓝铜矿和孔雀石的光谱反射率。进一步将颜料筛分为0~50μm,50~74μm,74~100μm和100~150μm四种粒度范围,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进行高光谱成像。在此基础上,建立小型的壁画颜料粉末高光谱数据库并开展壁画颜料的鉴定工作。结果表明:在0.2~1.6 mm厚度范围内,不同厚度的同种颜料,其光谱反射率变化幅度在2%以内,且光谱反射率的曲线形状与关键光谱信息几乎没有变化。随颜料粉末粒度减小,在400~600 nm和800~1 000 nm范围内的蓝铜矿,与在400~700 nm和900~1 000 nm范围内的孔雀石,其光谱反射率增大,但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形状等没有显著变化。高光谱能够准确鉴定出壁画中所用颜料的成分。颜料层的厚度和粒度对颜料反射率光谱曲线的影响不大,粒度在一定波段内会造成颜料的光谱反射率增大,但不影响光谱曲线形状等关键信息,即在0~150μm范围内的颜料均可用于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