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综述了超高压作用对淀粉的糊化特性、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糊化动力学及结晶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讨论了超高压作用下可能发生淀粉的化学变性,指出应用超高压技术对淀粉进行改性并提高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微晶淀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介绍了微晶淀粉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微晶淀粉可采用天然淀粉的回生法、水解法、结晶化方法以及冷冻结晶法等方法制备,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微晶淀粉其用途各异。有的可作食品添加剂,有的可作保健品和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3.
以精制小麦淀粉(纯度为99%)为原料,研究小麦淀粉凝胶冻融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凝胶经5次冻融循环后结构明显破损、网络空隙增大;质构仪测定凝胶的硬度和胶着性分别提高了65.9%和54.02%、弹性减低了16.8%;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凝胶析水率增大了14倍;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小麦淀粉凝胶冻融后老化度、冰晶熔化焓变化,结果显示凝胶经5次冻融后冰晶融化焓增大了18.05%,老化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64.
植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酸钠为改性剂,对马铃薯淀粉进行了酯化改性。以植酸钠的取代度为指标,确定了植酸淀粉酯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植酸钠用量2%,pH7,淀粉乳浓度30%,反应时间5.5h,反应温度50±5℃。  相似文献   
65.
利用3种方法制备了直链淀粉-单甘酯(GMS)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XRD图谱显示其均为V-型结晶结构,25℃样品会有少量的GMS杂峰出现,高温环境更利于复合物V-型结晶结构的形成,且经过121℃处理之后的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87℃,表明经高温之后的V-型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好.红外光谱图也证实了配体GMS...  相似文献   
66.
以酸解马铃薯淀粉和油酸为原料制备酸解马铃薯淀粉-油酸复合物,运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探讨了淀粉酸解时间、原料配比和淀粉浓度对复合物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解马铃薯淀粉-油酸复合物为V-型结构,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和原料配比的增大,衍射峰的强度越来越大,复合物的结晶结构越来越完整,但相互之间结晶度变化不明显,当原料浓度为2%时,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晶度最高,约为82.23%.  相似文献   
67.
淀粉溶液中添加多糖(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糊化后,不但改变淀粉溶液的透光率,还会改变淀粉溶液的脱水率。随着多糖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在相同添加量的条件下,瓜尔豆胶的作用比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作用更强。因此,这两种多糖都具有一定抑制淀粉溶液回生的作用,并且瓜尔豆胶的抑制作用略高于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68.
V-型直链淀粉-油酸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经二甲亚砜溶解后,分散至热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油酸的乙醇溶液中,经过高温混合、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淀粉-油酸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DSC对得到的复合物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颗粒直径约为2μm,X-射线衍射图形为典型的V-型结构,红外光谱中显示出了油酸复合物的相关特征,DSC分析表明V-型复合物的稳定性小于B-型微晶淀粉。  相似文献   
69.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经二甲亚砜溶解后,分散到热水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油酸的乙醇溶液中,再经过混合、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淀粉-油酸复合物。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油酸配比的增加和淀粉浓度的增大,得到的V-型淀粉的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和尖锐程度都有所增加,并且结晶度也得到了提高;较高的结晶温度、以及较低的冷却温度也有利于结晶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得到B型微晶淀粉, B型微晶淀粉与茶多酚混合后,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得到A型淀粉。通过单因素对照试验,研究了淀粉/茶多酚配比、乙醇体积分数和结晶温度对淀粉样品相对结晶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淀粉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样品相对结晶度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淀粉/茶多酚比例12︰1、乙醇体积分数35.48%、结晶温度60℃。通过XRD分析,样品的结晶结构为A型结构; IR分析表明,样品中不含茶多酚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热重分析显示, A型淀粉样品的热稳定性高于B型微晶淀粉; SEM图像显示, A型淀粉样品呈无规则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