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通过对丝腺丝素酶的分离,用SDS—PAGE法测定它的活性,认为4龄幼虫眠期(D2期)和0天龄蛹的丝腺中丝素酶的活性最大。确认丝素酶是类组织蛋白酶L的半胱氨酸蛋白酶,pH5时活性最高。还详细叙述了蓖麻蚕丝腺丝素酶的分离和性质。蓖麻蚕的丝素酶也能分解丝素和丝胶,也是类组织蛋白酶L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但不同的是,蓖麻蚕丝素酶在末端氨基酸序列上和家蚕不同。其5龄幼虫吐丝开始后,酶的活性急剧增高,达到家蚕丝素酶活性的38倍。  相似文献   
12.
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茧的质量参数对缫出的生丝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早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影响生丝质量的许多因素,但粒内的纤度变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的影响尚未见专门研究。本研究对不同品种共11批次的茧,进行了包括纤度曲线斜率在内的茧质量参数研究。然后,对这些茧分别在立缫机和自动缫丝机上缫丝,并对生丝的平均纤度、纤度偏差、最大偏差、匀度变化和乌斯特不均率进行了测试。为了研究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除其它茧参数外,粒内茧丝纤度斜率僮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染色条件及其对织物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2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布莱尔,世界第一家工业规模生产聚乳酸(PLA)树脂的公司——Cargill Dow Ploymers LLC(CDP)正式启动。对于PLA本身及用PLA制造的材料来说,纺织工业是其主要用户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桑蚕鲜茧制取丝胶,采用凝胶电泳法分离出3种主要丝胶A、M和P,经赖氨酰内切酶、胰蛋酶降解、逆相色层分离出氨基酸碎片,再利用气相定序器确定了丝胶的氨基序列,并根据丝胶Ser 1基因编码顺序表征了3种丝胶的基本结构,表明丝胶A有别于丝胶M和P,因其不含构成Ser 1蛋白质主要部分的38-氨基酸重复。  相似文献   
15.
何忠琴 《国外丝绸》2006,21(4):19-22
1前言 涤纶织物的减量加工已成为当前改善手感必不可少的加工工艺。根据涤纶纤维在苛性钠溶液中会水解的这一特点,染整厂已经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了减量加工试验。也就是,使用以下设备进行涤沦纤维的减量加工,即挂练槽、绳状染色机和卷染机等常压染色机,经轴和溢流染色机等高压染色机、溶剂和减量促进剂并用的冷堆设备,以及连续精练机、微波染色机、连续汽蒸机等。如果对减量加工进行大的分类,则可分为浸渍法和轧蒸法两种。  相似文献   
16.
以人体细胞膜为模型,设计出LIPIDDRE[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与硬脂酰基甲基丙烯酸酯(SMA)]的共聚体。这种共聚体涂层在纤维表面产生的层状结构和人体皮肤结构相同,具有生物相容性。通过检验,证明这种助剂是安全的,用它加工的纤维具有能使粗糙皮肤修复、抗静电性、花粉释放性、保温性和柔软性。  相似文献   
17.
天然蛋白质蚕丝丝胶的回收和有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根茧丝由2根纤维状蛋白质的丝素和围绕在其周围的丝胶组成。蚕丝纤维只使用丝素,而占生丝重量20%~25%的丝胶却在精练阶段被去除,作为杂质废弃。  相似文献   
18.
耐纶6先和氰尿酰氯进行反应,再和壳聚糖反应,得到化学键合壳聚糖的耐纶6。后者的反应不仅改善纤维吸湿性,而且还改善其活性染料的染色性。此外,当研究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L7AC-浴法时,上述两种反应可以同时进行,得到最高吸湿性的耐纶6。  相似文献   
19.
蚕丝不仅可作为衣料用纤维材料,而且在非衣料材料、化妆品、护肤材料以及医用材料等领域上已被广泛使用。本文根据蚕丝特性,通过各种复合化技术,赋予其多样化的物理性能和功能,开拓其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桉树类染料萃取物在丝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和干按树皮中萃取的天然染料,经环境友好型媒染剂诃子和石榴表皮处理,对家蚕丝织物染色,优选了染料萃取工艺和染色的染料浓度、媒染剂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等染色工艺条件。经评定,染色织物的断裂强度、撕破强度、悬垂性、硬挺度、折皱回复性、染色牢度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