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酸汤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民族传统食品,深受满族及东北人民的喜爱。多样的微生物在酸汤子玉米面团的营养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满族传统发酵食品酸汤子面团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仍不明确。以不同地区采集的酸汤子玉米面团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探究了酸汤子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在9份酸汤子面团中共鉴定出14种真菌,分别为Saccharomyces castellii、Geotrichun candidum、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Rhizochaete sulphurosa、Guehomyces pullulans、Debaryomyces hansenii、Fusarium culmorum、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Oryza lonqistaminata、Geotrichun fraqrans、Galactomyces candidum、G.geotrichum、Geotrichum sp.和Galactomyces sp.。鉴于S.castellii在多数样品中被检测,推测其为酸汤样品中真菌的优势发酵菌种。鉴定出4种细菌,分别是Bacillus pumilu、Lactobacillus tucceti、L.plantarum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由于W.paramesenteroides在多数样品中被检测出,推测其为酸汤样品细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2.
L.plantarum FS5-5是一株筛选自东北传统发酵大酱、具有耐盐特性的植物乳杆菌。该研究利用蛋白组学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其在Na Cl质量浓度分别为0、3 g/d L的MRS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生长中期的蛋白组学表达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有16个蛋白质点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其中有12个蛋白质点鉴定出来,包括10个表达增强的蛋白质,分别为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二磷酸化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半胱氨酸氨基肽酶、UDP-N-乙酰胞壁酰丙氨酸-D-谷氨酸连接酶、前噬菌体蛋白、ABC转运蛋白(铁硫聚类组装蛋白)、胆盐水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Xaa-蛋白二肽酶;还有2个表达减弱的蛋白质,分别为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丙酮酸激酶。盐胁迫可诱导乳酸菌产生复杂的盐应激反应,涉及不同的代谢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23.
人乳是婴幼儿生命初始阶段唯一能够摄入的食物,蛋白质是人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而牛乳作为代替人乳的常用原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和LC-MALDL-TOF蛋白组学方法将人乳与牛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进行分离,能够发现人乳与牛乳脂肪球膜蛋白存在较大的差异。牛乳脂肪球膜中已鉴定出488种蛋白,人乳脂肪球膜中鉴定出的蛋白为1545种。牛乳脂肪球膜具有173种特异性蛋白,人乳脂肪球膜具有1230种特异性蛋白,在人乳与牛乳中存在315种同源蛋白。从蛋白质的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上来看,人乳脂肪球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37%为代谢过程;具有的分子功能55%为结合作用;34%为参与细胞器构成。人乳脂肪球膜中有24种蛋白参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抗原加工和呈递。与牛乳相比,对人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质在组成及功能上的研究,能够促进深入地了解人乳蛋白,并为以牛乳为原料的婴幼儿产品添加功能性蛋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品种众多,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然而,其风味受原辅料、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环境、操作等方面影响很大,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不良风味,传统发酵食品不良风味调控是传统发酵食品加工的关键。该文通过剖析传统发酵食品的等主要不良风味物质及其来源,对传统发酵食品的不良风味的感官评价、不良风味物质基础、生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加工过程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干酪蛋白质形成凝胶的过程,是干酪加工的关键环节。凝固剂的种类及用量与干酪凝胶的品质特征密切相关。该文综述酶类凝固剂及酸类凝固剂对干酪风味、质构及蛋白水解代谢特征的影响,并对干酪凝固剂加工及应用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干酪产品开发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以白茶和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白茶发酵豆乳的最佳生产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以50℃、30min的条件下,白茶∶水为1∶55时,浸提白茶效果最佳。白茶发酵豆乳的最佳配方是蔗糖添加量为6%;奶粉添加量为10%;豆浆∶白茶浸提液为8∶2;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6h;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0.03%。  相似文献   
27.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是1株筛选自发酵酸马奶,并具有耐酸等益生特性的益生乳杆菌。该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比较了其在pH值为7.0和5.5的培养液中分别生长至对数生长期中期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有11个蛋白质点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经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其中有3个表达增强的蛋白质点分别鉴定为翻译因子(EF-Tu),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磷酸脱醛酶(NagA)和小热休克蛋白(sHsp)。酸胁迫可诱导乳酸菌产生复杂的酸应激反应,涉及不同的代谢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28.
酱腌菜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酱腌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益生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健康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以及宏转录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酵食品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关酱腌菜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相关归纳总结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重点对近年来酱腌菜中的微生物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关系及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酱腌菜中微生物的控制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述了酱腌菜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益生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酱腌菜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升酱腌菜产品风味品质,从而实现传统酱腌菜的现代化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对耐盐副干酪乳杆菌在盐胁迫下的应激反应进行研究,比较其在含有6g/dL NaCl和未含有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生长中期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结果表明:有20个蛋白质点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经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其中热休克蛋白质GroEL和DnaK在盐胁迫下表达上调,参与脂肪酸合成的3-氧酰基-(酰载体蛋白)合酶FabG表达下调,可能与该菌应对盐胁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是其实现长期肠道定植的关键因素。为增加外源性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性,对前期分离所得党参多糖(CPP-2)采用羧甲基化和巯基化两步化学修饰法,制备巯基化党参多糖(sC-CPP-2)。通过体外黏附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在添加sC-CPP-2情况下肠黏液对鼠李糖乳杆菌(LGG)的黏附效果,利用党参多糖及其修饰组分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复合薄膜,间接验证sC-CPP-2对LGG的黏附性,并利用流变仪和经典拉伸实验检测sC-CPP-2与肠道黏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党参多糖(C-CPP-2)的取代度为0.588±0.026,sC-CPP-2中巯基含量为(279.50±5.97)μmol/g,C-CPP-2经巯基化修饰后处于巯基和羧基共存状态。sC-CPP-2表面巯基可与LGG表面蛋白质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增加LGG的肠道黏附性。sC-CPP-2与肠黏液的最大分离力为(101.82±5.78) mN,黏附总功为(120.07±6.81)μJ,二者间相互作用力增强,表观黏度变大,黏合力显著增强。sC-CPP-2能够起到连接LGG与肠黏液的中介作用,增强LGG的肠道黏附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益生菌在肠道中的黏附定植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