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应对方式等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中学、5所小学,对其3~9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以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等,用以调查伤害发生情况、评价学生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长丰县2917名农村中小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7.4%.伤害组的积极应对得分为33.98±6.38,非伤害组积极应对得分为33.66±6.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9,P=0.328).伤害组的消极应对得分(27.65±7.79)高于非伤害组消极应对得分(26.54±7.62)(t=2.775,P=0.006),且消极应对高度、中度、低度三组的伤害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1,P=0.013).多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积极应对与伤害无统计学关联,中度消极应对者发生伤害的危险性是高度消极应对者的0.77倍(IRR=0.77,95%CI:0.63~0.94).结论 消极应对是影响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改善应对模式、促进人格发展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了解其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每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67例至少对一种物质过敏,总阳性率为55.67%,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104例(34.67%),甲醛42例(14.00%),重铬酸钾30例(10.00%)。结论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变应原为三种化学物质,调查结果有助于临床指导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特性.方法 采集泉州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及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其中2株代表性毒株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和N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 020份咽拭子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00份;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0份,其中H3N2亚型53份,H1N1亚型14份,B型3份,并分离到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该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由HA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系列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比较,有22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受体结合特异性仍为人样受体,NA基因耐药性位点分析显示,对达菲药物依然敏感.结论 2009年泉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疫苗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发病日期"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现住址属于泉州市的手足口病个案数据库,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收集泉州市CDC 2010年全部的手足口病检测结果,录入Excel表格后整理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报告手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2009年泉州地区H1N1流感监测情况,分析泉州市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特性.方法 对泉州市H1N1流感监测期间的病人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提取其中2株代表性毒株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和N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20份咽拭子中有200份为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0份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53份为H3N2亚型,14份为H1N1亚型,3份为B型,并分离到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HA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该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由HA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系列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相比,有22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受体结合特异性仍为人样受体.NA基因耐药性位点分析,显示对达菲药物依然敏感.结论 2009年泉州市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疫苗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用地塞米松孵化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收集孵化后细胞进行PBMC的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 地塞米松上调85个PBMC基因,下调126个PBMC基因.结论 地塞米松调控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的基因所属功能簇众多,基因编码的功能蛋白分布细胞多个部位,不是所有基因调控结果均有利于SLE缓解,一些基因调控作用对研究地塞米松治疗SLE的机制有帮助.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dexamethasone on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PBMCs from patients with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type SLE. Methods The PBMCs from 3 patients with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type SLE were incubated with dexamethasone of 10-6 g/L for 48 hours followed by the detecti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PBMCs by a GeneChip. Results The incubation with dexamethasone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s of 85 genes and downregulated those of 126 genes in PBMCs from the SLE patients. Conclusions Dexamethasone ca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s of numerous clusters of genes in PBMCs from patients with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type SLE, and functional proteins encoded by these genes are located at various organelles and regions of cells. Not all the results of gene regulation by dexamethasone favor the relief of SLE.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of genes may be beneficial to the elucidation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SLE.  相似文献   
27.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入,尤其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且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结论对初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提高知晓率、消除初中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在身心方面发展较快,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8].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甚至某些方面可能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9],从而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这一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10],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中学生心理复原力自评量表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小学四至六年级及初一至初三的在校学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开展长丰县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长丰县的3所初中和5所小学,对所抽取的全部初中生以及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共2655名学生进行心理复原力评定及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心理复原力自评量表包括6个维度,即问题解决、合作与交流、自我效能、目标与渴望、自我意识以及共情。结果心理复原力量表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4,小学四到六年级及初一至初三量表得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2~0.947,各因子Cronbach’sα系数为0.772~0.883;量表总分的分半信度为0.874,小学四到六年级及初一至初三量表得分的分半信度为0.848~0.892;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94,各因子重测信度为0.753~0.839,所有相关系数均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因子分析产生的6个因子共解释64.532%的总方差;各项目与量表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434~0.717,与所属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683~0.876,量表总分与六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692~0.846,六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401~0.689,所有相关系数均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心理复原力量表总分与抑郁相关系数为-0.493、与焦虑相关系数为-0.290,在0.01水平(双侧)上均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自评量表在合肥长丰县小学四到六年级及初一至初三在校学生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作为该人群及其中的留守儿童一个较好的心理复原力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30.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中、5所小学所有在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包括自杀意念评定表、儿童抑郁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特质性应对问卷、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状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差别,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筛选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64%(252/2917),其中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80%(166/1694),非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03%(86/1223),不同留守状态儿童自杀意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P<0.05),生命质量评分高、家庭功能良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农村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针对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预防儿童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