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西替利嗪治疗急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西可韦)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西可韦组口服西可韦10mg·d  相似文献   
32.
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验证组60例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对照组60例外用特丽仙痤疮液,bid,疗程4周.结果验证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及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3%及83.3%.2组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是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比较安全、有效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33.
梅毒螺旋体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至今仍然严重影响着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很难长期人工培养,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该病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治疗、疫苗研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自1998年梅毒螺旋体基因组序列解析以来,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34.
我科在2006-2007年利用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1利用VISI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目前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在化妆品疗效评价中应用.2治疗后疗效显著,评价方法较客观公正.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项研究中共有90例光老化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44例符合要求完成系统性治疗,其中女43例,男1例,年龄18~57岁,平均(38.3±9.7)岁,其中≤30岁11例(25%);31~40岁12例(27.3%);≥41岁21例(47.7%).  相似文献   
35.
张海萍  连石  朱威  赵威  赵琛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4):243-243,232
为了比较白细胞酯酶实验 (LET)与病征法诊断淋球菌 (NG)和沙眼衣原体 (CT)的感染 ,对 16 7例就诊者分别进行尿道 /宫颈拭子NG培养 ,采集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段尿 (FVU)进行LET和CT的连接酶反应 (LCR)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为 2 0 0 1年 3~ 12月来性病门诊的就诊者 ,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检查医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性活动史、既往患尿道炎 /宫颈炎的情况和检查外生殖器 ,以确定有无异常或增多的尿道 /阴道分泌物、生殖器溃疡、腹股沟肿胀。1 2 检测方法1 2 1 尿液采集 采集患者晨起…  相似文献   
36.
麻风图谱     
患者妇,44岁,农民.因四肢末端感觉麻木3年余,左前臂多发结节2年余,于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10年前出现面部、四肢皮肤瘙痒,时有蚁行感,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7.
38.
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躯干四肢鳞屑性丘疹2个月,肛周反复破溃1个月.2个月前患者躯干部位出现数个红色丘疹,四肢也逐渐出现类似皮疹,伴微痒,皮疹不能自行消退.外院以银屑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9.
目的:综合分析脊髓痨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说明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及文献报道确诊的11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特点。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行走不稳、下肢深感觉障碍、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及闭目难立试验阳性。(2)全部血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细胞数增多(单核细胞为主)。(3)肌电图不支持周围神经受损。(4)胸段脊髓核磁共振成像(MRI)无特殊发现。(5)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4例有异常改变。结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确诊脊髓痨的重要依据;脊髓痨MRI检查无特殊改变。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诊断、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0.
扁平疣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扁平疣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治疗、中西医结合及局部药物或物理疗法。本文就药物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单一药物口服或外用治疗扁平疣1.1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DNA链中,抑制病毒DNA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但对处于休眠期不复制的病毒则无抑制作用。周萍英等1采用口服阿昔洛韦800mg,每天5次,总疗程14天的方法治疗23例面部顽固性扁平疣患者,结果总有效率52.18%,无效的5例均为皮疹处于稳定期的患者。1.2维A酸类维A酸类药物是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