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温湿指数对合肥市细菌性痢疾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温度和湿度的共同作用指标——温湿指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合肥市细菌性痢疾每日发病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并计算出温湿指数,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温湿指数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调整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时,按性别、年龄和居住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随着温湿指数增大而增加。高温湿指数(P90)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危害效应于滞后2 d产生,在滞后4 d达到最大(RR=1.063,95% CI:1.037~1.090)。亚组分析发现在滞后2~5 d,高温湿指数对各组人群均有影响。结论 高温湿指数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并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2.
苏虹 《疾病控制杂志》2013,(4):F0004-F0004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实验室生物安全》(第2版)第一次编委会会议,2013年3月30-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83.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近3年来收住院65例胎儿畸形,孕14~41周,年龄20—39岁,就诊原因,常规产科超检查26例,羊水过多16例,孕早期有发热、感冒史者11例,接触物理性致畸因子5例,服用有关致畸药物4例,孕期皮肤骚痒2例,孕期患风疹1例。  相似文献   
84.
国际通用生物危害警告标志由一位退休美国环境卫生工程师Baldwin在1966年设计出。橘红色由于最为醒目而作为生物危害标志的颜色。其三条边可以任意缠绕粘贴在装有生物危害材料的盒子上,并在不同的部位可以看见,且容易在物品上打上印迹。并且经测验该标志易于识别和记忆。该标志张贴在实验室入口处,其下部标注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和责任人姓名与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85.
用免疫酶标记技术和多种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对10例扁平苔辞(1例早期,9例晚期)皮损的冰冻切片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的真皮浸润细胞中总T(OKT11+)细胞超过50%.在1例早期皮损内,见40%的单核细胞(Mono 1+)且Tx/c(Leu3a+)与Ts/c(Leu2a+)细胞的比率(Tx/Ts)约为4.0.在晚期病例,见较少的单核细胞且Tx/Ts约为1,22.0.表皮内Tx/Ts的比率显著地降低,意味着Tx/c细胞的浸润在表皮内相对增加,浸润中未见B细胞(Kλ+).在5例真皮浸润细胞内,见Ia+(OKIa1+/HLA-DR+)细胞多于70,其中有3例见角阮细胞表达Ia抗原,经用OKTs标记染色证明这些不是OKT6+细胞.同时,在LP皮损中OKT6+细胞也表现异常.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该病的病理发生.  相似文献   
86.
用单克隆抗体借助间接酶标技术观察了5例DLE患者的皮损.在真皮内,总T细胞(OKT11+约70%;T辅助/诱导细胞(Leu3+)约40%;T抑制/细胞毒细胞(Leu2+)约30%.其中4例基底层附近的表皮内和毛囊上皮处以T抑制/细胞毒细胞为主.在一初发患者较为明显.提示T细胞及亚群在该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分析合肥市1997~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合肥市1997~2005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4562例,死亡66例,年平均发病率62.64/10万,年平均死亡率0.1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甲型肝炎呈直线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51,P<0.01);乙型肝炎呈稳中略降的趋势,但15岁以下乙肝的发病率下降明显并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32,P<0.01);丙肝和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患者男,23岁,自觉心悸气短1月,加重伴发热及下肢浮肿1周.体温38.8℃,血压110/7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8次/min,患者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双下肢浮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杂音4/6级,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相似文献   
90.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拮抗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重要的免疫调控因子,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产生和自身免疫耐受的失衡。鉴于BlyS具有明显的B细胞趋向性,针对BLyS靶目标研制特异性抗体、相应受体或人可溶性BLyS结合小肽等,通过特异性封闭BLyS的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T、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开辟一条治疗SLE等自身免疫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