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胚胎冻融后进行激光辅助孵化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13例患者,根据年龄、是否辅助孵化、培养不同时间后行辅助孵化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结果 〈35岁的患者,2组临床妊娠率无差异;而〉34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AH组高于非AH组,但无显著差异。复苏后立即对胚胎行辅助孵化再培养,相对于复苏后培养16~18h于移植前行辅助孵化对提高临床妊娠率更有帮助,尤其对高龄患者,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辅助孵化技术的应用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尤其是胚胎复苏后立即行辅助孵化能显著提高高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day3胚胎质量与囊胚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患者day3胚胎移植后剩余胚胎进行囊胚培养至day6,分析患者年龄、day3胚胎分级、day3胚胎细胞数及培养时间与囊胚形成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与囊胚形成无明显相关;囊胚形成率与day3胚胎质量评分和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day3评分为Ⅰ-Ⅱ级胚胎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Ⅲ-Ⅳ级胚胎,day3细胞数≥6的胚胎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5的胚胎囊胚形成率。综合分析day3胚胎分级、细胞数、培养时间与囊胚形成率的关系,囊胚形成率最高的是≥6细胞Ⅰ-Ⅱ级胚胎,其次是≥6细胞Ⅲ-Ⅳ级胚胎,≤5细胞的其他两组囊胚形成很低,各组胚胎day6囊胚形成率均明显高于day5。结论 day3胚胎的细胞数、质量分级及囊胚的培养天数都能够影响囊胚的形成,其中day3胚胎的细胞数更为重要,培养至day6使day3胚胎质量较差和发育迟缓的胚胎有机会形成囊胚,有效地筛选和保存了有一定发育潜能的胚胎。  相似文献   
4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毒副作用多样.对于妊娠妇女应关注治疗方案对妊娠的影响,儿童要注意其安全性,伴乙肝和结核患者则需考虑其对原发疾病的影响.虽然目前尚无根治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但多数银屑病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病情能得到控制.妊娠妇女、儿童、伴乙型肝炎患者及伴结核银屑病患者作为特殊人群,需要制定特殊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争取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44.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相关基因表达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相关基因表达及突变,探讨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家系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该家系先证者胃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SMAD4、TP53和ANXA10蛋白的表达情况,PCR扩增结合DNA测序筛查E-cadherin、SMAD4、P53和ANXA10基因的所有编码序列以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序列的种系突变情况。结果与先证者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E-cadherin、SMAD4、TP53和ANXA10蛋白表达缺失,β-catenin表达降低。检测到SMAD4基因一个新的多态性位点即第1内含子24位碱基出现杂合性AG的改变,E-cadherin基因和ANXA10基因只检测到一些已知多态,未发现种系突变,P53基因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 E-cadherin、β-catenin、SMAD4和ANXA10蛋白异常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家系的发病机制,但排除了E-cadherin、SMAD4和ANXA10基因外显子突变导致该病发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正常小鼠在发育不同时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RAS通路其他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为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感染机制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按日龄分为胎鼠(孕14.5 d、孕18.5 d)、新生鼠(生后第0、3、7、14、21天)、幼鼠(生后第28、42天)、成年鼠(生后第84天)10个组,胎鼠组每个时间点取4只孕鼠的所有胎鼠肺组织,其余时间点每组取4只小鼠,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AGT、ACE、ACE2、Renin、Agtr1a、Agtr1b、Agtr2、Mas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CE2在小鼠胚胎期到成年期肺部表达有一定变化趋势,于生后逐渐上升并在第3天达峰,随后下降(P < 0.05),第14天到达表达低点后又上升;AGT表达水平在小鼠生后第0天及生后第7天呈双峰表达,于出生后第21天降至低值(P < 0.05);ACE表达量在小鼠生后迅速升高,至生后第21天达峰(P < 0.05);Agtr1a表达量于小鼠生后第21天达峰(P < 0.05);Agtr2在小鼠出生后逐渐下降呈低水平表达;Renin、Agtr1b、Mas1在不同时期小鼠肺组织中均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ACE2存在动态表达变化,其在早期新生鼠及成年鼠肺部表达量较高,同时RAS通路中其他关键分子也各有其表达趋势。提示COVID-19儿童患者临床特点不同于成人患者这一现象与不同时期ACE2表达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腹腔镜和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中心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例34例及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病例29例,比较手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50±45)min,开腹纽手术时间为(142±33)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为(82.3±24.2)ml,开腹组为(148.2±4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d和(3.2±1.3)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治疗效果,并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下床早、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胡煜  信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8,(19):3070-3072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03月到2017年0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138例病例资料,总结其诊断准确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获取138例患者组织标本,其中130例获得明确诊断,定性诊断率94.2%(130/138),一次活检阳性率81.9%(113/138);二次活检阳性率76.5%(13/17);三次活检阳性率100%(4/4)。并发症发生率为14.5%(20/138),其中胸膜反应1.4%(2/138)、气胸3.6%(5/138)、小咳血8.0%(11/138)、针道渗血1.4%(2/138)。所有并发症均经临床观察和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价值高,适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创伤性小、确诊率高、安全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外来人口聚集地生活环境和霍乱知信行的分析,探索外来人口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工作模式。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对嘉兴市5县2区城郊结合部相同区域的外来人口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两次调查均以2~4人合住租房为主,分别占合租者的82.89%、77.94%;2010年较2006年,调查对象中不规范如厕(方便厕所和没有厕所)者下降9.08%(χ2=24.6363,P〈0.01),使用井水和河水者上升4.57%(χ2=9.0343,P〈0.01);被调查者中知道霍乱传播途径者、主要临床症状者、7项预防措施者和一旦出现霍乱症状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者,2010年较2006年均有所下降(P〈0.01);现有知识获得途径与希望获取方式,两次调查均以电视为主;一旦得了霍乱会采取隔离措施的知信行分别为55.74%、85.63%和88.99%。结论:改水改厕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有积极保护作用;健康危机时期的应急健康教育比平时的健康教育效果好;全民健康促进能有效提高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信行水平;开展以电视广播、巡讲、宣传资料入户等相结合适时适地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外来流动人员的相关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 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 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 TrkB和p75NTR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SC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4只)、电针组(24只)、经颅磁刺激组(24只)和联合组(24只)。模型组、电针组、经颅磁刺激组及联合组再按干预1、7 d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12只。并采用改良式Allen’s打击装置制备大鼠SCI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电针组穴取“大椎”和“命门”。经颅磁刺激组应用90%静息运动阈值。联合组用电针组加经颅磁刺激组治疗。1 d组于造模清醒后治疗一次,7 d组于1 d组同一时间每天重复治疗一次。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p75NTR蛋白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BB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05)。在HE染色中,干预1 d,可见模型组及各干预组脊髓组织结构被破坏,组织坏死,分界不清,中央管结构紊乱,红细胞大量聚集明显的空泡等;干预7 d,各组出血减少,电针组、联合组较模型组组织结构更加完整,空洞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 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DNF、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p75NTR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说明督脉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BDNF及TrkB以及下调了p75NTR的表达有关。电针相对单纯经颅磁刺激在大鼠早期干预中效果更好,联合治疗对比单纯电针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