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儿,女,1岁4个月。躯干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6个月。患儿6个月前躯干部出现红斑、水疱,外用炉甘石洗剂后瘙痒减轻,7~10天水疱破溃愈合后留下色素减退斑。以后病情反复发作,在当地县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改善,停药后3天复发,当地医院考虑“天疱疮”转诊至我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家族无类似病史,接种疫苗规律。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浅层X射线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应用浅层X射线治疗的27例原发性BCC(14例)和SCC(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因健康状况、年龄、皮损部位等原因不适用手术而选用浅层X线治疗。结果:27例患者的31处皮损均痊愈,受照总剂量为45.6-53.2 Gy,随访 2年 仅1例患者1处皮损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皮炎及皮损处的溃烂,皮损体积较大者多伴有疼痛,一般1个月内消失。结论: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SCC和BCC疗效好,复发率低,对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HLA-A、B等位基因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型法(PCR-SSOP)对42例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患者组)与9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HLA-A、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两组比较,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组B*27等位基因频率(患者组为11%,对照组为1.8%,Pc < 0.01)、B*57等位基因(分别为4.8%和0.4%,Pc < 0.05)及B*13/B*27杂合体(分别为8.5%和0.5%,Pc < 0.01)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3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和6.7%,Pc < 0.01)明显低于对照组。B*27等位基因频率在关节病性银屑病脊柱受累组为80%,无脊柱受累组为 22%(两组比较,P < 0.01);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63%,无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23%(P < 0.05)。7例B*13/27杂合体阳性者中5例(71%)有脊柱炎合并外周关节炎,而36例B*13/27杂合体阴性者中有8例(22%),两组比较,χ2 = 6.73,P < 0.05。结论 HLA-B*27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4.
报道二例非典型一期梅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病例1,男,34岁。阴茎红斑、水疱10天;病例2,男,55岁。阴茎溃疡2天。两者行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实验(TRUST)、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病例1均为阳性,病例2均为阴性,两者阴茎皮损处分泌物梅毒螺旋体核酸扩增(TP-PCR)检测均阳性,诊断为一期梅毒。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62岁.因面部、颈项部、双耳、躯干及双上肢手背坚实性丘疹、结节、斑块,痒、针刺感10年来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起丘疹,渐增多,累及耳部、颈项、胸、背、腰、腹、臀部、双上肢及手背.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未确诊,给予消炎药(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无效,皮损逐渐增多、密集,结节增大且坚硬.自觉皮肤紧绷痒、针刺感.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消化系统疾病,无甲亢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66.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5个散发病例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5例来自门诊的散发病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个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ATP2C1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对照中予以验证.结果在5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经皮肤病理和免疫病理确诊的散发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检测到5个未曾报道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个缺失突变(2025delG),3个错义突变(L269R,C348R,A651D),和1个无义突变(Q259x).10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发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新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检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96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500例山东汉族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组DRB1*14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DRB1*16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8.
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坏疽性脓皮病的局部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以及环孢素、他克莫司、氮芥等免疫抑制剂,对早期及轻型病例有效,也可以作为重型患者的辅助治疗。系统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一般疗效较快;免疫抑制剂可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也有单独应用者,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苯丁酸氮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秋水仙碱等。还可以应用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粒细胞单核细胞祛除法、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以及血浆置换等方法。  相似文献   
69.
阿昔洛韦每日抑制疗法治疗频繁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殖器疱疹发病率日趋增高,成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鉴于生殖器疱疹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同时缺乏良好的控制手段。通常1年复发6次以上者为频繁复发,具有症状重、传染性强等特点犤1犦。因此,探讨其治疗方案,减轻症状,控制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阿昔洛韦每日抑制疗法治疗频繁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取得较好的效果。1病例和方法选择1998年1月~1999年12月于我院STD门诊就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有频繁复发史及典型的生殖器疱疹皮肤粘膜损害,并经PCR检测后确诊。但对近2周内应用过抗病毒药物、合并梅毒等其他生殖…  相似文献   
70.
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日趋增高 ,为加强尖锐湿疣的防治工作 ,讨论了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涉及直接和间接的许多方面 ,主要包括性行为如多个性伴和过早性交、年龄、性别、安全套及避孕药的使用、患其他性病、嗜酒、吸烟、机体免疫状态、男性婚姻状况、女性妊娠状况、包皮环切、人种以及其他疾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