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8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医药卫生   797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自回归白化滤波器提取脑-机接口信号VE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脑-计算机接口这种新颖的人-机交互模式构建一种脑控拼写装置,其主要问题是实时、准确地从头皮电极记录到的脑电背景信号中提取视觉诱发电位,以决定用户选择按键。由于在一个短时程内可以认为自发脑电是平稳的,利用靶刺激出现前记录到的非靶刺激信号计算自回归模型参数,构造一个白化滤波器,再将实时信号通过白化滤波器滤波,使自发脑电得以白化,然后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滤除白噪信号。结果表明靶刺激信号更加突出,提高了后续模式分类的正确率。采用模拟自然阅读诱发模式使短时信号的平稳性得到了保障,利用白化滤波器去除自发脑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制备的5株抗BCG Hsp65单克隆抗体(Hsp65 mAb)做进一步鉴定和应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mAb的效价、亚类和结合抗原表位特性进行鉴定,应用mAb对Hsp65融合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5株mAb的类型均为IgG,其中ⅠC1和ⅡC3株mAb为IgG1亚类,ⅠA5、ⅠC3和ⅠD6株mAb为IgG2a亚类. 抗原表位竞争结合分析显示,在配对的不同亚类mAb中,存在着结合Hsp65表面不同抗原表位的mAb.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sp65 mAb对Hsp65-MUC1检测结果,与MUC1 mAb的一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制备的 mAb能够识别通过蛋白装载进入树突状细胞内的Hsp65-PSA.结论:获得的Hsp65 mAb可做为检测工具,用于研究BCG Hsp65及其融合蛋白的功能和表达.  相似文献   
73.
磨损碎屑颗粒所诱发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假体-骨界面的骨组织细胞吞噬磨屑颗粒后,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而引起假体旁骨改建紊乱,导致假体松动.为了探明不同直径的磨屑颗粒对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直径(mean sizeφ0.9 μm、φ2.7μm、φ6.9 μm)的钛颗粒,在浓度分别为0.25wt%,0.1wt%,0.05wt%下与兔成骨细胞共孵育4、8、12、24、36、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白介素6(IL-6)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钛颗粒均能刺激成骨细胞分泌IL-6因子,但其上调作用因不同直径,不同负荷浓度,不同负荷时间而有所不同.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推移,φ2.7μm和φ6.9 μm钛颗粒对IL-6生成的上调作用持续升高,而φ 0.9 μm钛颗粒的上调作用却呈先升高后快速下降的双相变化过程.结果提示磨屑颗粒能明显刺激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IL-6,而颗粒直径大小不同,上调IL-6的程度有所不同,使得细胞间介质因子影响假体旁骨改建紊乱的机制有所不同,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传递机制若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人工关节材质的优化选择及临床预防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74.
目的降低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腹胀、反流或呕吐、腹泻三大改善重点展开原因分析,从多样化培训、6S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由63.01%降低至20.55%。结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是重症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干预措施,改善了重型胸部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调查庐江县女性居民宫颈癌认知及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以庐江县18~45岁女性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宫颈癌知识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意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宫颈癌知识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愿意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V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 548名庐江县18~45岁女性居民年龄以18~30岁居多,占69.87%,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64.85%,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42.23%,家庭年收入以>3万为主,占54.74 %。宫颈癌认知总分为(6.91±1.33)分,HPV疫苗接种意愿率为49.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8~30岁年龄段相比,31~40、41~45岁(OR=0.209、0.244)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意愿率较低,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女性人群相比,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OR=2.728、3.428)、有宫颈癌家族史(OR=3.029)、宫颈癌知识认知得分越高(OR=3.032)的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意愿率较高。结论 庐江县女性居民宫颈癌认知水平及HPV疫苗接种率均较低,影响当地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愿意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宫颈癌家族史和宫颈癌知识认知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宫颈癌知识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本地区HPV疫苗接种水平,降低HP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妇科疾病流行特征,旨在为预防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平顶山市8家医院妇科疾病病例资料。结果 2018—2021年平顶山市8家医院共42 760例妇科就诊病例中明确诊断为妇科传染性疾病共有16 461例,占38.50%,非传染性慢性疾病19 229例,占44.97%。2018—2021年传染性妇科疾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P<0.01),非传染性疾病比例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性疾病中前6顺位分别为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和滴虫性阴道炎,占妇科传染性疾病总例数的83.28%(13 709/16 461),占妇科疾病总例数的32.06%(13 709/42 760)。梅毒、淋病的病例数逐年增加,2种疾病在每年妇科门诊病患中的占比及传染性妇科疾病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前6位分别为子宫平滑肌瘤、阴道肿瘤、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子宫颈肿瘤、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前6位顺位疾病占妇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总例数的76.94%(14 795/19 229),占妇科疾病总例数的34.60%(14 795/42 760)。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梅毒在30~39岁妇科疾病病例所占比例较高,衣原体、支原体和滴虫性阴道炎在各年龄段病例中分布较均衡。子宫平滑肌瘤、阴道肿瘤和恶性子宫颈肿瘤在40~69岁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良性卵巢肿瘤在18~29岁年龄段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主要集中于30~39岁人群。结论 2018—2021年平顶山市妇科疾病以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为主,需根据各疾病患病年龄、分布特征,针对性强化保健宣传工作,加强妇科疾病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7.
急性药物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脑病 ,致脑电图异常。我院1997年 12月— 2 0 0 1年 7月 ,共收治各种药物中毒 14例 ,均作脑电图检查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4例 (2 0例次 )中男 4例 ,女 10例。年龄 1~ 6 3岁。安定中毒 5例 ,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有机磷中毒 2例 ,表现为四肢抽搐、不能行走、二便失禁、昏迷。胃复安中毒 2例 ,表现为舌活动不灵 ,颈部不自主向左旋转 ,肢体抽搐。苯妥英钠中毒 1例 ,表现为反复抽搐。苯巴比妥中毒 1例 ,表现为意识不清 ,中度昏迷。哌替啶中毒 1例 ,表现为间断抽搐。心律平和安定中毒 …  相似文献   
78.
王艳 《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0):78-78
卫生法学自1976年至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卫生立法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卫生法律有《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国境卫生检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由国务院发布或批准发布的卫生行政法规有100多件,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由卫生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卫生技术标准有1000余件。此外,各地政府和卫生部门也先后颁布了一些相应的实施细则、条例或办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生法学体系。在中…  相似文献   
7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栀子中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含量。采用YWG -C18柱 ,0 0 5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 ( 72∶2 8) ,用磷酸调节pH6 80为流动相 ,于 2 4 0nm波长处检测 ,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 10 % ,98 2 8% ,RSD分别为 1 0 5% ,1 2 1% (n=5)。本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贵阳市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情况,为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出7所公办本科高校,再整群随机抽取部分学院的教师,采用问卷对抽中的教师进行面对面调查。 结果 共调查963名高校教师,检出颈椎慢性疼痛患者360例,颈椎慢性疼痛患病率37.4%。男性患病率为29.9%,女性患病率为42.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C五号.EPSP〗=16.927,P<0.001)。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患者的平均疼痛时间3年,女性较男性疼痛时间要长(Z=-2.936,P=0.003);疼痛最主要类型为酸、胀痛。颈椎疼痛对80%以上的高校教师的日常、睡眠、心情都有轻度以上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伏案时间(OR=1.247,95%CI:1.035~1.502)和每周运动天数较少:<1天(OR=2.808,95%CI:1.859~4.243)、1~2天(OR=1.750,95%CI:1.207~2.537)、3~4天(OR=1.636,95%CI:1.133~2.363)是高校教师患颈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贵阳市高校教师群体颈椎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呈年轻化趋势,疼痛病史较长,女性较男性严重;颈椎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心情。应关注高校教师颈椎慢性疼痛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