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全身发棕褐色斑5月余就诊。患儿于出生半月时胸腹部、颈项部出现不规则片状浅褐色斑疹、斑丘疹,未经治疗,皮疹渐增多,并延及全部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皮疹颜色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深,由浅褐色变为棕褐色斑疹或斑丘疹。遂于2010年5月12日来我科就诊。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无呕吐、腹痛。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  相似文献   
82.
皮肤恶性黑素瘤中hTERT及Ki-67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源于痣细胞和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我们对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及转移性MM中端粒酶组分hTERT基因及Ki-67抗原表达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二者与MM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大部分患者都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和瘢痕等,尤其是中重度寻常型痤疮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2010年4-12月,笔者应用西黄丸对40例中重度寻常痤疮进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110例皮肤癣菌病病人 (其中手癣 5例 ,足癣 16例 ,体癣 30例 ,花斑癣 10例 ,股癣4 9例 )应用特比萘芬软膏涂搽患处 ,bid。于用药前、停药时及停药后 2wk分别对病人症状体征进行客观评分 ,每一病人均同时作真菌镜检 ,部分病人予以真菌培养。体、股癣及花斑癣用药 1wk后停药 ,手、足癣则用药 2wk后停药。结果 :经特比萘芬软膏治疗后有效率达 91% ,真菌清除率为 94 %。结论 :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高。  相似文献   
85.
特比萘芬是一种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1996年1月至8月由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皮肤科,会同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省黄石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共同对国产1%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283例,因用药不良反应,过早或自动终止用药等原因淘汰16例,实际有完整资料并可进行临床评价的病例为267例。男158例,女109例。其中:手扭30例,足癣22例,体癣100例,股癣97例以及花斑癣18例。年龄9月~78岁,平均(32.7土13.1)岁。亚.2病例选择:①选择标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6.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64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发病规律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研究了64例住院治疗的该型药疹患者。结果 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为主),解热镇痛药(安乃近为主)、磺胺药(SMZco)以及抗痛风药(别嘌呤醇)等。57例(89.1%)皮损累及全身,56例(87.5%)伴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损害。死亡14例(21.9%),继发感染是主要死因(占死因的64.3%)。结论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过敏药物、年龄、皮损范围、皮质类固醇激素起用时间、血尿素氮水平、继发感染及患者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7.
[摘要]患者,女,53岁。右前臂出现结节、斑块、溃破,增大1 a余。结合局部组织真菌培养和病理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着色真菌病)。给予伊曲康唑100 mg,po,bid;同时外用10%碘化钾溶液,bid,连用4个月。结节渐变平消退,停药后半年随诊无复发。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黑素细胞痣及不同生长阶段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连环蛋白(catenin)的表达,以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法(简称SP法)检测50例黑素细胞痣及65例皮肤恶黑中的VEGF及β-连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VEG17在所有黑素细胞痣中表达阴性,而在皮肤恶黑的初始阶段、侵袭阶段、侵袭转移阶段、转移阶段、未转移阶段阳性率分别为33.3%、73.1%、87.5%、89.3%及50.0%。β-连环蛋白在所有黑素细胞痣中表达率为66%,在皮肤恶黑的初始阶段、侵袭阶段、侵袭转移阶段、转移阶段、未转移阶段阳性率分别为93.3%、65.40%、37.5%、35.7%、77.3%。结论:VEGF表达随皮肤恶黑的侵袭与转移程度有增加趋势;β-连环蛋白表达随皮肤恶黑的侵袭与转移程度有下调趋势;皮肤恶黑中的VEGF与β-连环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VEGF与β-连环蛋白的检测对预测皮肤恶黑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复发性破坏性皮肤溃疡,临床上较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