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患者男,19岁。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并逐渐加重,双上肢上举、双下肢下蹲较困难,于2005年9月来同济医院外科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肌痛,诊断为:①翼状肩;②多发性肌炎?后又转至我科门诊,当时行肌电图检查显示肌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肌酸激酶(CK)1301U/L(正常值24~195U/L,以下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4U/L(5~40U/L),乳酸脱氢酶(LDH)5.8μmol/(s·L)[1.9~4.0μmol/(s·L)],α-羟丁酸脱氢酶240U/L(90~220U/L),因其无皮肤损害故门诊诊断为多发性肌炎。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  相似文献   
42.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2岁,学生。因“全身风团,痒,伴发热,关节痛5天”入院。病前患儿因被自养狗咬伤而先后注射狂犬疫苗3针。于注射第三针时患儿出现全身风团,痒,且伴发热及关节痛。经应用青霉素及复方阿司匹林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风团及关节痛仍存在,伴有恶心。  相似文献   
43.
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突发口唇肿胀、微麻伴双手背、上胸部紫红斑、痒2小时,急诊。发病前因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2片,服药后约3小时患者自觉双唇突然肿胀不适,有麻木感,右手背部发痒,该部及左手背、右上胸、右肘窝部出现片状红斑、痒感、双眼睑红肿,立即至我院就诊。半年前,患者曾因服卡马西平片。出现右手背同一部位的相同红斑、痒,双唇轻度水肿,未就医,不久自愈。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双唇明显水肿,双眼睑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45.
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8月~1998年2月作者应用盐酸万乃洛韦(ValACV)治疗生殖器疮疹21例,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的生殖器疤疹现症患者,发病期间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对阿昔洛韦过敏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ZI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9~54岁,平均(2571士719)岁;病程2~7d,平均(4.38士224)d。对照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9~35岁,平均(2484士404)岁;病程2~7d,平均(4if士1.41)d。1.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万乃洛韦片(四川抗生素工业研究所制药厂生产,商…  相似文献   
46.
艾柱围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发现带状疱疹患者淋马细胞亚群尽管治疗前在正常范围内,但均较健康组稍低,而Th细胞和NK细胞与健康组比较P〈0.05,说明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均升高,接近健康组水平,其中Th细胞和NK细胞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艾灸后患者的皮疹和神经痛消退亦比对照组迅速,P〈0.01。说明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且是  相似文献   
47.
重症药疹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1998-2007年62例住院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29例,重症多形红斑型22例,剥脱性皮炎型11例.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均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0~2.5mg/(kg·d)].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5例,死亡6例(均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犁患者).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检测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在正常皮肤、黑素细胞痣和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中的水平,探讨其在皮肤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30例黑素细胞痣和57例原发性CMM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水平。结果①正常皮肤的表皮、皮肤附属器和黑素细胞痣的细胞核中,hMLH1和hMSH2蛋白强阳性,这两种蛋白在正常皮肤和黑素细胞痣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57例CMM中,hMLH1蛋白阳性35例(61.40%),hMSH2蛋白阳性32例(56.14%),这两种错配修复蛋白在CMM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显著低于其在正常皮肤和黑素细胞痣中的水平(P均<0.005);③在CMM中,随Clark分级升高,hMLH1和hMSH2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逐渐降低。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在维护正常皮肤和皮肤附属器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异常可能参与了CMM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随机分为病例对照组与BCG-PSN组,病例对照组按常规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BCG-PSN组除常规驱梅治疗外加用BCG-PSN;以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抑制明显,BCG-PSN可纠正早期隐性梅毒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其细胞免疫失调,提示BCG-PSN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可作为梅毒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0.
β连环蛋白作为胞浆内的一种重要多功能蛋白,具有介导细胞黏附和在Wnt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双重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连环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表达与其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