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治疗223例电击伤病人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素华  刘永芳 《重庆医学》1999,28(3):229-230
利用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将我所1977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223例电击伤病人作一简要分析,供同仁们参考。1.临床资料:1.1受伤年龄:3~15岁者47例;16~25岁者24例;26~50岁142例;51~56岁者8例257~62岁者2例。223例中死亡8例,死亡率为3.5%。1.2电伏:本组病例均为高压电致伤,223例中,万伏以下致伤者57例,1~2万伏致伤者48例;2万伏以上致伤者28例;其余电伏不明。1.3伤情程度:223例中截肢114例,其中双上肢截肢12例;单上肢截肢75例;双…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28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CT特征、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影.呼吸道合并症主要为: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2例、合并细菌性肺炎4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1043303 唑片以抗肺孢子菌.有合并症患者予以相应治疗,2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病情重,合并症多,及时的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13例高龄烧伤病人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伤前又可能存在其它疾患,使得老年烧伤的死亡率偏高,老年烧伤一直是烧伤治疗中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烧伤的患者更是如此,不仅治疗有特殊性,在护理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现就我所1990年1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3例高龄烧伤病人的护理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4.
实习护生专业观进一步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观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1]。具体表现为护生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而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他人及各种活动做出定向选择,护生一旦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临床实践是护生完成由“学生”到“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更是专业观的完善及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有研究显示:护生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护生专业态度好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能力倾向,反之具有较高能力倾向者专业态度更好[2]。1目的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护生在入学时对专业性质不清楚或不了解,填报志愿…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临时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方法,对某医院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探讨有效干预措施。结果 3年中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中,有97例接受临时置管,发生置管感染10例,感染率为10.31%。以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达到23.08%;其次是颈静脉置管,感染率为5.63%。置管时间长,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部位、患者自我防护依从性低等为置管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正确选择置管部位、缩短置管时间、严格无菌操作等可作为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置管的感染。  相似文献   
46.
秦丹  刘先义  孙艳玲  刘永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50-52,i0001
目的:观察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肾组织中Be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特点。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0,30,60min,2h,1.4,7d组,每组6只。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开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穿线环绕肠系膜上动脉但不结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结构,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及电解质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e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光镜下观察,可见假手术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间质无充血、水肿。再灌注组在30min时即可见肾小球囊轻度扩张,肾小球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变小,偶见管型,肾间质充血。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见部分肾小球代偿性增大,间质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较多管型形成。7d时,肾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②假手术组的血清尿素为(5.72&;#177;0.51)mmoL/L。血清K^+为(4.17&;#177;0.19)mmoL/L,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尿素和K^+水平逐渐升高,血清尿素在1d时达到峰值(25.28&;#177;1.19)mmol/L(P〈0.01),血清K^+水平在2h时达到峰值(7.50&;#177;0.24)mmol/L(P〈0.01)。随后两者均下降,7d时血清尿素、K^+水平均恢复正常[血清尿素为(6.12&;#177;0.26)mmol/L,血清K^+为(4.32&;#177;0.19)mmol/L]。③Bcl-2,Bax蛋白主要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表达。bcl-2在30min时阳性细胞率为(7.17&;#177;2.1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33&;#177;1.21)%](P〈0.01),在1d时阳性细胞率达到峰值(41.33&;#177;4.55)%(P〈0.01),Bax在0min时阳性细胞率为(2.93&;#177;0.7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17&;#177;0.75)%](P〈0.01),7d时阳性细胞率达到峰值(48.83&;#177;4.17)%(P〈0.01)。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可以造成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并且使肾组织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使肾组织细胞呈现凋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大黄丸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中医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KD3~4期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排毒保肾丸和包醛氧淀粉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和湿浊证中医证候的变化,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纤维蛋白原(Fg)、尿素氮(BUN)、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改变,判定疾病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瘀证和湿浊证主症、次症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58.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 h UP减少、血Fg降低(P〈0.01),血BUN、Scr降低(P〈0.01),e GFR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BUN降低(P〈0.01),Scr下降(P〈0.05)、e GFR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 h UP、Fg、Scr降低(P〈0.01),e GFR升高(P〈0.01),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9.0%(P〈0.01)。结论:排毒保肾丸能改善CKD3~4期中医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中医证候,减少蛋白尿,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8.
总结74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肠造口围手术期护理,认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肠造口患者,根据术前不同病情、不同术式、不同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状况,宜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存在不足,尤其是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组成单元是否都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整体绩效如何?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都会为患者测量体温,特别是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致使体温计移位而无法顺利完成测量工作,甚至出现体温计摔破刺伤患者的现象。为此我科护理人员用废避光输液器固定体温计为患者测量体温,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