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引起红皮病鲜见报道,笔者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冯佩英 《现代康复》1999,3(8):995-996
肥胖病(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积存过多所致疾病。儿童肥胖病会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并成为成年后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的前趋基础.为更好地了解农村基层儿童肥胖病的发病状况并针对性地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确保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对诸暨市四个居民小区423户家庭426位儿童作了肥胖现状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针对患病率及原因进行健康宣教。开展社区儿童保护护理。现将调查资料及开展健康教育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广州市185株甲真菌病病原菌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实验室185例甲屑培养阳性的病例及其病原菌构成比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株菌中酵母菌占61.5%,其中光滑念珠菌最多见(19.0%),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5.1%);皮肤癣菌占35.2%,主要以红色毛癣菌为主(17.8%),须癣毛癣菌次之(16.2%);非皮肤癣菌霉菌占4.8%,以黑曲霉为主(3.3%)。结论:本研究显示广州市甲真菌病病原菌中主要致病菌为酵母菌,其次为皮肤癣菌。  相似文献   
24.
夏日的阳光虽然灿烂,却为我们的皮肤健康带来隐患,过度的阳光直晒可能造成日光性皮炎、皮肤慢性损伤、光感性皮肤病等,甚至可能引起皮肤肿瘤。因此,采取积极的防晒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5.
383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在1999年5月—2004年8月期间共诊断和处理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83例,现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先证者男,38岁,因“全身进行性褐色斑30多年,舌部溃疡性肿块伴疼痛5个月”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出现颈部、腋下等部位散在褐色斑,渐发展至全身皮肤,呈网状,间杂淡白色斑,四肢指(趾)甲发育不良。5个月前开始出现舌背部疼痛,伴舌面灰白色增殖性斑块和溃疡灶。  相似文献   
27.
也许,朝九晚五的你会注意维持光洁柔润的身体,保养自然白皙的肌肤。可是,当你马不停蹄辗转于城市街巷与乡村旷野,或嬉戏于蓝天碧海之时,是否留意到被阳光暴晒的娇嫩肌肤已黯淡无光,旅途的劳累已使你面色无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对雌性BALB/c小鼠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标准株血清4型(UU4)及其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方法构建UU4感染BALB/c小鼠下生殖道生物膜动物模型7d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感染组、克拉霉素组、多西环素组及两者联合用药组,除空白组、感染组小鼠外,分别用上述药物治疗7d和14d,并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0d时取宫颈组织行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等检查。结果 SEM下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及两者联合治疗7d后小鼠宫颈仍可见游离的UU及其生物膜,治疗14d后无游离的UU,但生物膜结构仍然存在。结论 UU4形成的生物膜结构不能被常规剂量的克拉霉素和多西环素清除。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商品化解脲脲原体(Uu)培养基的质量。方法应用标准菌株Uu4和Uu14比较5种培养基(M、K、L、H、A)的敏感性;以固体培养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Uu临床菌株比较5种培养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和金标准的一致度。结果 M和K培养基敏感性最高;M、K、L和H培养基的敏感性〉90.00%;M、K、A培养基特异性达到100.00%;M、K、A阳性预测值为100.00%,而M、K阴性预测值最高,均为99.24%;M、K、L和H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一致度满意,而A培养基一致度仅相对满意。结论 M、K培养基质量最佳。市场上检测Uu的培养基存在质量差异,临床上选用宜慎重。  相似文献   
30.
目的鉴定动物实验中Wistar大鼠所感染寄生虫的种属和分析其感染特征。方法解剖检查正常条件下饲养的大鼠肝脏表面的囊泡,取囊中的虫体头节以10%甲醛及KOH溶液处理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寄生虫的形态学鉴定;并对所感染部位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生长状况良好,无明显异常体征,寄生的虫体鉴定为带形囊尾蚴;本次所解剖检查的Wistar大鼠对该虫的感染率高达85.7%,感染部位均为肝脏,感染虫体数目为5~120个不等,可见带形囊尾蚴早期和成熟期两种形态;肝脏病理虫体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被虫体占位的肝小叶结构正常,未见肝脏纤维瘤样变。结论 Wistar大鼠在饲养中易反复感染带形囊尾蚴,并能耐受重度感染,作为动物模型,一方面应严防该虫的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另一方面可作为一个很好的免疫应答的干预模型应用于其他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