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优质稻宜优67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稻宜优67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施肥量及其互作均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有减少,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24万丛.hm-2。增加施肥量可显著增加宜优673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结实率有所下降,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产量的施N量为19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在供试条件下,纯收益也随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42.
水稻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特征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育系宜香1A有关特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花期不够集中,花时较迟,异交结实率较低,但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所配杂种优势较强。通过选用抗瘟性强的恢复系,可配组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43.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4.
对籼稻材料PT46(高脂肪酶活性)和WP20(低脂肪酶活性)及其F2群体进行了脂肪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和遗传分析。χ2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表现型分布符合1∶2∶1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脂肪酶活性高低由1对单基因控制,低脂肪酶活性为隐性性状。结合SSR分子标记,以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脂肪酶活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7和RM23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8 cM和4.1 cM,暂命名为la(lipase activity)。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以种子发芽率和老化指数评价两亲本及其F2群体的耐储藏特性,结合所测定的脂肪酶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脂肪酶活性高的材料,发芽率降低迅速,老化指数增加很快,而脂肪酶活性较低的材料,老化指数变化相对较慢,即脂肪酶活性低的材料较耐储藏。经10、20 d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的种子老化指数与种胚脂肪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5**和0.4703**,表明老化指数与脂肪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特优航1号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特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6.
秝S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RGD-7S为母本与保持系福农B杂交育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中抗稻瘟病、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7.
48.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1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恢复系对gca方差的贡献比不育系的大,而不育系在粒长、粒宽、长宽比、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胶稠度等性状上对gca方差的贡献比恢复系的大。糊化温度这两性状,恢复系和不育系对gca方差的贡献相近。(3)广义遗传力(h2B)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粒宽、糊化温度、胶稠度、整精米率、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变幅在93.36%~38.13%之间;狭义遗传力(h2N)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糙米率、糊化温度、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82.3%~17.32%之间。大部分性状的(h2N)与(h2B)的趋势是一致的。(4)gca效应值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亲本中A1、R8、R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9.
京福8优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中抗稻瘟病不育系京福8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明恢77配组育成的早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示范27.33 hm~2,平均产量为7 538.55 kg/hm~2,最高产量达7 907.85 kg/hm~2。介绍了京福8优77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0.
红秋葵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调节市场供应和观赏作用的新型蔬菜,具有耐热,耐旱,在炎热夏季仍能旺盛生长等特性,可调节夏季蔬菜淡季市场。本文着重介绍秋葵新品种红秋葵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