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青虾与河蟹混养技术,是我国水产界生产单位共同探讨的课题,如何提高产量?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作扼要的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2.
田鱼,学名瓯江彩鲤,是浙江省瓯江流域特有的地方性水产养殖品种,已有1200余年的养殖历史。田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鳞片柔软可食;烘制为鱼干,风味独特,可谓淡水鱼中的一绝。田鱼体态优美,色泽华丽,色  相似文献   
23.
2008-2011年对淡水养殖鱼、对虾、龟鳖类、梭子蟹、海水养殖鱼、青虾7大类共5 792批次水产品中的多种药物残留项目进行了检测,检测总合格率逐年提升。现以4年水产品样品检测结果为依据,简要分析浙江省水产品药物残留质量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4.
25.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近几年主要养殖的经济虾类,作者就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6.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日本沼虾孵化前后复眼发育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复眼内小眼折光系统包括角膜、角膜细胞及晶锥,晶锥周围有虹膜色素细胞分布。从产卵后第16 d到第Ⅰ期状幼体,小眼角膜厚度和晶锥直径逐渐增大,角膜细胞内细胞器数量逐渐增多;晶锥内电子致密颗粒区域由6块融合为4块,晶锥末端附近出现第8个小网膜细胞。(2)小眼感光系统由8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小网膜细胞伸出微绒毛组成“十足目型”感杆束,感杆束周围围绕一层较薄细胞质,胞质内外可见胞饮小泡及膜下储泡囊。随着胚胎发育,感杆束直径逐渐增大,小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逐渐增多,并出现多囊体、板膜体、色素颗粒等结构。(3)胚胎发育过程中,小网膜细胞分化过程如下:产卵后第16 d,感杆束周围7个小网膜细胞间空隙较大,中间被第8个小网膜细胞4个分叶隔开,细胞内出现远端色素颗粒;第Ⅰ期状幼体,第8个小网膜细胞位置上升,其它7个小网膜细胞相互间排列紧密,细胞内出现大量近端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27.
黄家庆 《科学养鱼》2001,(11):30-31
90年代初,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淡水青虾的繁殖技术研究”,1993年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此拉开了浙江省青虾养殖的序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纵观全省整个青虾养殖史,90年代前多为混养,单产水平低下;进入90年代后步入精养阶段,1994~1995年期间,杭州余杭东塘镇水产村养殖户陆有林摸索出了青虾的立体养殖技术,1995年连片62亩青虾养殖平均亩产100公斤,之后,该户的青虾养殖面积扩展到1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50公斤左右。以后,该项技术在杭州、嘉兴、湖州等青虾的主产区不…  相似文献   
28.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尽快提高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应对入世挑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适应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要求,是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加强引导,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各种传媒,大张旗鼓地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全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生产者、经销商和出口商、消费者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水产品有这样的充分认识:生产它、你会血本无归,销售它、你将失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购买它、你的…  相似文献   
29.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又名非洲鲫,属鲈形目,丽鱼科,丽鲷属,原产于非洲大陆,其体形大、骨刺少、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易于养殖,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适于加工成肉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优良养殖对象之一。我国大陆于1978年分别从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水系引进,经过试养后在全国被广泛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裂解温度对番茄藤蔓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300℃、500℃和700℃下热解2 h制备生物炭,运用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手段,对番茄藤蔓生物炭的表面结构特征、元素及其他特性、表面官能团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裂解法制备的番茄藤蔓生物炭呈碱性(pH值9.83~10.67),生物炭产率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灰分则相反。全氮含量以500℃时最低,300℃时最高,但固定碳含量、碳氮比(C/N比)均在500℃时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51.42%和36.63。低温裂解时番茄藤蔓生物炭孔隙结构丰富,高温下裂解其孔隙被灰分及其熔融结构覆盖,孔隙度减小。热解温度的升高同时使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强,700℃高温热解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相较于300℃和500℃谱图吸收峰减少,尤其在500~800 cm-1的吸收峰明显减弱。【结论】热裂解改变了番茄藤蔓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综合考虑各因素,300~500℃下裂解2 h制备的番茄生物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