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8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通过517株花粉植株的13个选系观察,从“朝花矮188”H_2~H_4 的性状遗传分析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花培后代的纯合度高,群体整齐一致,性状稳定,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双亲。亲本性状互补后,可出现优于双亲的重组类型,如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良好性状都超过双亲;重组体各世代的上述性状连续多代自交繁殖,未发现有生活力减退现象,而且还有提高趋势;其丰产性状经4年大面积多点试种和品比测定,亩产在413.5~552.5公斤范围,增产效果其 F 值达1%的极显著差异。花粉培养可缩短育种年限,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不同激素配比对百合叶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兰州百合和台湾新铁炮百合的叶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4-D能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浓度为1.5~2.0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愈伤组织质量较好.一定浓度范围内的6-苄基腺嘌呤(6-BA)、激动素(KT)以及萘乙酸(NAA)间的配组,能诱导小鳞茎的形成,并进一步分化成不定芽.当激素组合为6-BA 1.0 mg/L+NAA 0.5 mg/L时,兰州百合的出芽率与平均出芽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0.83%和5.22个;当激素组合为6-BA 2.0 mg/L+NAA 1.0 mg/L时,台湾新铁炮百合的出芽率与平均出芽数达到最高,分别为90.00%和3.31个.  相似文献   
73.
通过Tn5诱变、缺失分析和标记置换构建了一个缺失了rpfC基因上游约0.8kb序列的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突变株,该突变株被命名为SL3751,在剪叶接种植株试验中,SL3751对水稻广桂110具有极弱的毒性,而在浸种和喷雾接种试验中它不致病.在剪叶时,该突变株能在广桂110叶片中繁殖到每叶含107菌落,这比野生型低两个数量级,SL3751能侵染水稻种子并在随后长成的植株中定殖.用突变株浸种处理广桂110种子,在温室生长植株的分蘖和抽穗期分别剪叶接种野生型菌株,接种14d后,处理植株的病斑长度分别对比对照植株的病斑长39.0%和18.6%.在温室条件下,SL3751预处理广桂110种子能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降低5.3,预效54.6%.1996年晚造,经SL3751浸种处理过的小苗移栽到大田中,在植株分蘖早期喷雾接种野生型菌株后20d,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为9.15,比对照植株低3.68.突变株浸种处理对白叶枯病的防效为28.7%.这表明本研究将是一种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方法  相似文献   
74.
21世纪土壤科学的主要任务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已有的相关工作,对21世纪土壤科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及挑战进行了论述,同时对有关的问题阐述了见解.重点从生态环境与生物学角度阐述土壤学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交叉与融合,将是土壤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必将影响土壤学发展的趋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生态科学领域中走向了融合与交叉.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正全面地渗透到生态科学中,将出现分子生态学的长足进展,即在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上探讨群体及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有目的地改良环境,从而使人类有一个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协调生存空间.土壤学面临了多种挑战与机遇,除了在微观与宏观2个层次上继续拓展外,更加注重尺度转换与实践应用问题以及同其他学科的交叉,尤其生物学,这也正是推动土壤科学发展的动力所在.无疑,生物因素将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生长点,是解决目前人类面临重大难题的根本性措施的源泉.  相似文献   
75.
甘蔗嫩叶鞘外植体褐变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甘蔗品种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甘蔗品种、取样季节和光照培养条件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N6培养基的外植体褐化率最高(35.44%);当蔗糖浓度为40g/L时,外植体褐变程度最大,而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最高;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外植体褐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Badila的最高,福农81-745的最低;在冬季取样,6个品种外植体褐化率极显著增加,而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则极显著降低;与全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12h/d)的外植体平均褐化率(35.44%)显著增加。因此,在春季取样、采用适当的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在暗条件下对甘蔗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化率,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76.
对影响厚荚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几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浓硫酸30min加沸水浴10 min的处理方法的萌发率高于单一的浓硫酸处理或沸水处理;接种方式以胚芽向下接种最佳,诱导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宜。  相似文献   
77.
籼型杂交稻幼穗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8.
花药培养对光(温)敏核不育系亲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光(粳)、巴利拉(粳)、南京11号(籼),IR36(籼)为测验种,对培矮64S,培选S,农垦58S及其花药培养后代的亲和力进行测验,表明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受供体亲本的亲和力影响和制约,供体亲本的亲和力高,则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亦高;反之则低,即光(温)敏核不育系花培后代的亲和力与供体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79.
光(温)敏核不育系花粉植株的育性转换及纯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培选S以及农垦58S进行花药培养,其花粉植株均具有育性转换的特性。在H3代花粉植株的株系中,获得花粉不育度>99.5%的植株比率,高于对照的株系,证实了应用花培对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影响野韭菜花器官脱分化的诱导因子。[方法]将野韭菜花器官进行离体培养,探讨培养基种类、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及配比、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MS基本培养基最适合花蕾愈伤组织的诱导;NAA比其他生长素更有利于提高花蕾的岀愈率;花苞未开状态的花蕾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发生具有明显的部位效应,最好是花盘,其次是花蕾,较差是花柄,而花茎无愈伤组织发生。[结论]为建立野韭菜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