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组织培养及显微观察技术,以金花茶植株茎段、叶片、花药及离体培养的金花茶体细胞胚为试验材料,对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以金花茶体细胞胚切块为外植体,在MS+KT 0.5 mg/L+NAA 8.0 mg/L+硝酸银5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接到该诱导培养基上连续培养3个月,最后从培养物中挑选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含有肌醇与硝酸银的2种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获得金花茶松散型愈伤组织;方差分析表明:蔗糖添加量、肌醇添加量及硝酸银添加量均对金花茶悬浮培养液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且后两者分别与光照条件存在相互作用;将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添加100 mg/L肌醇与2.5 mg/L硝酸银的液体增殖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建立并保持金花茶悬浮细胞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眼Hsf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率先在全国园艺学科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园艺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已在园艺植物基因组学教学上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并取得了许多教学改革工作成绩。从授课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加强对《园艺植物基因组学》课程的建设,使研究生能够及时地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脉络和方向,对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研究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LED具有低能耗、体积小、单色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普通人工光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LED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简要分析了LED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慕课建设处于初步阶段,该文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特点和慕课特点,在加强园艺专业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园艺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将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进一步慕课教育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 ‘Honey Angel’)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对其离体形态建成进行分析,并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分化过程中的顶部和基部组织以及组培苗的根、茎、叶中的凯氏带蛋白基因CASP和电子传递蛋白基因Fd(ferredoxin)、FNR(ferredoxin-NADP+oxidoreductase)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类原球茎在分化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极性。随着类原球茎的发育,自顶端向基部形成维管形成层,继而形成维管束;之后有叶原基产生并形成单子叶式茎尖结构和出现类原球茎胚轴的伸长,无胚根形成。类原球茎形成幼苗后植株基部有侧根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和在茎中高表达的CASPFNRFd基因在类原球茎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极性的差异表达,参与了无胚根体细胞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综上所述,文心兰体细胞胚在发育过程中从弱分化器官向茎叶器官转变,形成兰花特有的非同步体细胞胚胎发育现象——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市日溪乡自然居群的38份野生蕉样品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并结合相关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3条引物共扩增得到116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0条、占60.34%,说明福州日溪野生蕉自然群体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通过NTSYS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将38份野生蕉样品划分为6大类,结合Q值分析表明,福州日溪野生蕉群体内部存在着一定的遗传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以幼胚来源的荔枝EC作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轰击的方法将外源gus基因转入荔枝,并对不同条件下的GUS瞬时表达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轰击距离、真空度、可裂膜片压力、金粉用量、质粒DNA用量等理化参数显著影响GUS瞬时表达;渗透处理可显著促进GUS瞬时表达。因此,荔枝EC基因枪转化的适宜条件为在轰击距离6 cm、真空度84.66 k Pa、可裂膜片压力7 584.23 k Pa、轰击1次的情况下,每次轰击用1μg质粒DNA包裹600μg金粉对事先用0.25 mol/L前处理4 h的荔枝EC轰击,并在轰击后渗透处理20 h。另外,经50 mg/L潮霉素筛选得到荔枝抗性愈伤组织,并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再生植株,且GUS染色显示获得了稳定表达GUS蛋白的细胞系和植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miR166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特性及其在龙眼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规律,对龙眼miR166家族成员的成熟体和前体序列及其进化、前体二级结构预测、靶基因预测以及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眼miR166家族含有12条成熟体序列和7个前体序列(pre-miRNA)。Mfold预测显示pre-miR166家族7个成员的序列均能形成典型稳定的茎环二级结构,成熟序列的碱基保守性高,其他位置的则保守性减弱;它们的最小折叠自由能(ΔG)在–35.30~–83.30kal·mol~(-1)。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龙眼pre-miR166家族与葡萄、碧桃的pre-miR166亲缘关系更为接近。靶基因预测显示,龙眼miR166基因家族靶基因包括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假定蛋白、DNA指导的RNA聚合酶Ⅲ亚单位RPC2、紫外线B受体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re-miR166家族不同成员在龙眼生长发育进程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模式不尽相同,提示其可能广泛参与龙眼各个器官的调控,且在功能上可能具有分工。  相似文献   
20.
龙眼体胚发生系统是研究木本植物胚胎发生的优良体系,为研究龙眼体胚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龙眼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本文就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离体保存、高频体胚发生与植株再生、体胚同步化调控与组织形态学观察,体胚发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与代谢物积累、蛋白质组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DNA甲基化研究,体胚发生相关基因克隆、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与功能,以及遗传转化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