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业科学   3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油桐油体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桐油体蛋白与油桐脂肪酸储藏密切相关。通过构建油桐cDNA文库和EST文库,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克隆出两个油桐油体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分析表明,两个油体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738 bp、838 bp,各包含1个完整的CDS,分别编码137个、154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VF_oleⅠ,VF_oleⅡ。通过与其它物种的19条油体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油桐油体蛋白基因分别与麻疯树oleosin 3和麻疯树oleosin 2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4%、82%。通过软件预测表明,油桐油体蛋白等电点分别为10.315、10.335,都存在跨膜结构域,且存在信号肽剪切位点,中部都存在一个较长的疏水区,C末端都是以α-螺旋为主。  相似文献   
42.
甲虫体壁薄膜结构反射特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彩色吉丁虫Chrysochroa raja、节日虎甲虫Chrysina chrysagyrea等甲虫体壁多层薄膜结构色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当薄膜各层光学厚度近似等于可见光波长(380~750 nm)的四分之一时,分析了各膜层厚度、折射率以及入射角对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反射率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甲虫彩虹色由多层膜薄膜的反射干涉而成,其反射谱带宽随着的增大而增大,高低折射率薄膜的光学厚度各自变化但总和保持不变时,薄膜颜色无明显变化,入射角对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反射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甲虫的颜色和制备新一代仿生薄膜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3.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WP)、50%烯酰吗啉(安克)WP、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SC)、64%恶霜·锰锌(杀毒矾)WP、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WG)、70%丙森锌(安泰生)WP、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SC、18.7%烯酰·吡唑酯(凯特)WG、25%双炔酰菌胺(瑞凡)SC和50%多菌灵WP等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10.90%~20.30%,净收入增加500~1000元·(667m2)-1。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广东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首先是72%霜脲·锰锌WP和50%烯酰吗啉WP,其次是68%精甲霜灵·锰锌WG、18.7%烯酰·吡唑酯WG、25%嘧菌酯SC、70%丙森锌WP和64%恶霜·锰锌WP。  相似文献   
44.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为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本研究根据国家(宿州)玉米试验站安排,对淮北地区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和农大108体积、粒重、水分和灌浆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45天前子粒湿体积增加较快,灌浆到55-60天湿体积达最大;两个品种的干体积随着灌浆的进行一直不断增加,干湿体积都反应农大108比郑单958子粒库容潜力大。郑单958灌浆前50天粒重增加较快,农大108灌浆前55天粒重增加较快,以后增加缓慢,授粉60天不再增加。两个品种灌浆的前30-35天水分变化较小,灌浆35天后水分开始迅速下降。两个品种授粉30-35天时灌浆速率最快,日增千粒重达9克以上;授粉后40-45天灌浆速率快速下降,并且越来越弱;同时也反映农大108比郑单958灌浆速度相对滞后,故农大108收获期还要晚些。综上所述,郑单958之类的早熟品种在开花授粉55天左右收获最好,即9月底到10月初收获,对中晚熟农大108之类品种,开花授粉后的60天左右收获最好,即10月上旬收获,各种指标和效益都能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5.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示范的产量结构及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12年和2013年在淮北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示范,通过选用隆平206玉米品种,采用土壤深松,即麦收后土壤深松30~50cm;增加密度,即留苗密度90000~97500株/hm^2,收获密度83280~94764株/hm^2;平衡施肥,即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进行施肥;防病虫保绿防衰,即应用热雾工程技术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成熟收获等技术,经专家实测验收,利辛县、太和县、踊桥区、濉溪县玉米产量分别为12123.0kg/hm^2、13749.6kg/hm^2、12043.5kg/hm^2、12053.4kg/hm^2,实现了玉米高产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地区间的重演,并创造了安徽省夏玉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6.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母猪繁殖性能和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第3胎次PIC母猪30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即对照组、2%大豆油组和2%脂肪粉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试验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肪粉组第3周平均日增重(ADG)和第3周窝增重分别提高了26.29%(P<0.05)和23.93%(P>0.05),大豆油组分别提高了19.72%(P>0.05)和17.85%(P>0.05)。且脂肪粉组的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且脂肪粉优于大豆油。  相似文献   
47.
陈洪 《甘肃农业》2005,(11):140-140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由于其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从而在对生物资源进行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本国的生物资源大量流失,本国的生物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尴尬处境。本文想通过对TRIPS协议中和保护生物资源相关的部分进行探讨,以探索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化。  相似文献   
48.
我国油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根据1999、2002年我国油菜生产调查和国内外油菜产品抽样检测结果,分析我国油菜生产、产品品质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提高我国油菜产品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菜籽饼粕生产溶栓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菜籽饼粕进行发酵,并以影响菜籽饼粕发酵的重要因素,即培养基组成、发酵pH、发酵时间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发酵产生激酶的溶栓活性进行测定,并监测菜籽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是采用LB培养基活化菌株,发酵pH7,发酵时间24h。发酵后的菜籽饼粕中的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得到基本降解,极大地降低了菜籽饼粕的毒性。本项研究结果将为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0.
<正>惠东县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县耕地面积3.2万hm2,其中1.7万hm2全年无霜,冬季少雨、阳光充足、气候暖和,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水陆交通便利,是冬种马铃薯的理想之地。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惠东县营造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