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2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老青茶是青砖茶的原料,产自湖北南部咸宁、蒲圻、崇阳、通山、通城及与之相毗邻的湖南临湘诸县,年产量约8000吨,按砖茶压制工艺分为洒面、二面、里茶3个等级。现对老青茶生产加工的历史现状作一介绍。 (一)茶园历史上老青茶是专用茶园,完全不采细茶。条栽丛植,每丛20~30株,茶行稀疏,便于间作。群体品种比较好,通城县的茶树叶  相似文献   
62.
利用核不育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去雄授粉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棉种子生产方法。但这种方法制种程序复杂 ,劳动强度大 ,费时费工 ,种子生产成本高 ;此外 ,由于棉花开花期长 ,结铃部位广 ,繁殖系数低 ,导致杂交制种效率低 ,制约了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对棉花单、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一系两用的“二系法”,并已选育出一批强优势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为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5 0 % ,降低了制种成本 ,提高了制种效率。另外 ,由于不育系一系两用 ,制…  相似文献   
63.
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笔者从作物轮回选择的主要作用 ,主要方法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及标记辅助轮回选择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成果及其存在问题 ,提出了运用轮回选择进行棉花群体改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两项栽培技术的差别,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棉花表现铃大、衣分高、单株结铃多、产量高.且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旺盛、马克隆值低、纤维短;而育苗移栽的棒花子指大、出苗快、纤维长。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种植制度和对棉花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5.
总结了参加国家及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经验、体会和思考,主要有:爱岗敬业、团队稳定和人才培养是保障;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和找准问题是基础;岗站合作、纵横结合核心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技术产品化和技术标准化是抓手;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和成果可视化是手段;对接政府和经营主体,聚焦全产业链,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根本.  相似文献   
66.
皖杂棉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62为母本,国抗棉1号选系TM-5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组合。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098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相似文献   
67.
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绝大多数都是抗虫杂交棉,基本上由一个转Bt基因抗虫亲本和一个非抗虫亲本组配而成。其亲本在大田连年种植下,若保纯工作做不好,易发生混杂退化,所组配的F1整齐度下降,产量降低,抗虫性减弱,纤维品质变劣。要保持品种的杂交优势,必须对其亲本采取严格的保纯措施。在适应当前种子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在柳州市引种种植大果石笔木,观察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大果石笔木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柳州市设点对大果石笔木进行物候期观察、种子繁殖、生长量测定及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结果】在柳州市气候环境条件下,大果石笔木种子繁殖发芽率达84.75%,年高生长达100.0cm以上,年茎粗生长达1.00cm以上;不同地点栽培的大果石笔木物候期基本一致,植株个体生长正常,树形丰满茂盛,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能力,但耐涝能力较弱。【结论】大果石笔木适应柳州市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可作为乡土树种在柳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采用PDA—RB亮蓝平板和PDA—Bavendamm平板对从腐烂棉花秸秆上获得的3个白腐真菌菌系进行显色试验,单菌系与组合菌系同时比较。结果表明:3个菌系都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能力,且对3种主要酶种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漆酶(Lac)的测定显示,3个菌系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大于拮抗作用,其中糙皮侧耳菌Z1单菌系及其组合菌系产酶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70.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为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扶桑绵粉蚧6个地理种群(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线粒体COI及核基因28S rDNA序列,结合中国海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地理种群的数据,分析了其可能的遗传分支。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COI有7个单倍型,地理种群间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差异;28S rDNA序列在已测的中国六个地理种群中的结果高度保守,从核基因角度佐证了该种可能尚未出现种间分化。基于网络关系进化图、系统进化树分析得出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隐存谱系:((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州)支系和美国佛罗里达支系;其中安徽及江苏种群应与入侵印度及巴基斯坦的支系为同一遗传支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可能入侵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