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日笔者通过对养殖场(户)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养殖场(户)存在着选用兽药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科学、安全、高效地选用兽药,不但能及时治疗和预防畜禽疾病,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而且对减少  相似文献   
32.
以铁观音茶树为试材,对其中E3泛素连接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PCR进行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定量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1 1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10bp,编码26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R819177)。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铁观音茶树E3泛素连接酶基因不含跨膜结构以及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经BLAST比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亚麻荠、葡萄、醉蝶花、芜菁中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51%、50%、50%、50%和49%的同源性,且相关保守功能结构域翻译的蛋白质序列具有RING-finger结构,初步确定该基因为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本研究认为铁观音茶树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茶树抗旱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3.
对水产品进行产地溯源和真实性研究,不仅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而且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DNA分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产地溯源和真实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4.
以冬小麦品种石新616,夏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原位淋溶装置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农田不同氮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0~100 cm土体中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层的NO3--N淋溶量和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施氮措施对0~100 cm土体中无机氮分布和累积量的影响顺序为OPT+N处理>FP处理>FP-S处理>OPT处理>OPT-N处理>CK,其中OPT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且小麦和玉米收获后土壤的无机氮累积量明显降低;小麦季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玉米季硝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和深层土体中;过量施氮是造成土壤氮素淋失和累积的主要来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减少20%的施肥措施(OPT处理)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相似文献   
35.
日前,笔者到山东省胶州市养殖场户调查,发现大多数养殖场户存在着选用兽药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科学、安全、高效地选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提高畜牧业  相似文献   
36.
为了评价基于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简称NE)养分管理模式下的推荐施肥对农田环境效应的影响,对121个田间试验中基于NE养分管理模式和农民习惯管理模式下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NE养分管理模式在不降低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农田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NE养分管理模式的N2O排放量在小麦和玉米季分别降低了60.8%和53.7%。而在总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当量中,NE养分管理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在小麦和玉米季分别降低了40.8%和42.3%。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当量与氮肥偏生产力间有显著的线性+平台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在本研究中,当排放量分别降低到2 350kg CO2eq/hm2(玉米)和1 888 kg CO2eq/hm2(小麦)时,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有趋于不变的趋势。总体来看,基于NE养分管理模式的推荐施肥技术在华北平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本文详细说明了利用东北特产大豆,大米,玉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并强化多种微量元素,研制的粉状和片状婴幼儿辅助食品的研制过程。并对试验工艺过程,配方进行了筛选。经动物喂养试验说明,该产品的配方营养合理,安全有效,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四川省若尔盖保护区不仅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且生物多样性丰富,对该地区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有利于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选用2004、2009年Landsat5 TM影像和2014、2016年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在ENVI5.5软件平台中对其进行不同时相影像的配准、融合、裁剪等预处理后,采用监...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农产品溯源的研究(包括真实性识别与产地确证方面)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领域关注的热点,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是农产品溯源领域中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以截至2020年9月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专利、标准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数据源,分析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农产品溯源的研究态势。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中国在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农产品溯源的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多个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判别农产品真伪和追溯农产品地理起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全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标准体系,丰富农产品稳定同位素产地溯源数据库,结合新技术提高溯源准确率是未来农产品溯源领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肠道寄生虫与菌群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