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9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矮化密植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所谓矮化密植是与现有单条播常规茶园相比较而言的。矮化,指用人为措施使树冠高度比常规茶园低三分之一左右,即将树高控制在65厘米左右;密植,指改单条播为多条播(一般为2~4条),每亩苗数比常规园增加3~5倍。实践证明,茶树矮化密植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是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2.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La受发酵体系中搅拌速率、温度、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添加某有机物可明显提高发酵体系的KLa;随KLa的增大,发酵液中茶黄素类(TFs)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83.
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是决定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萎凋相比,冷冻萎凋虽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促进了同步发酵,但并不引起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增加.这可能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4.
茶树种质资源抗旱力筛选的酶学指标(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夏季低湿度(RH=45%)、高温(T=40℃)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02个不同抗旱性栽培品种成熟叶的三个保护性酶(即SOD,CAT和POD)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D和胁迫指数,CAT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均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1),0.271(p<0.01),0.247(p<0.05)和0.370(p<0.01).因此,它们可作为筛选茶树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结果还表明,POD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抗旱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茉莉花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萜烯醇类化合物是茉莉花及茶叶中的重要香气成份,它们主要以键合态的前体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并在β-D-葡萄糖苷酶(〔EC3,2,1,21〕)的水解作用下形成游离香气成份[1,2]。因此,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循烯醇类化合物的释放。利用对一硝基苯酚的生成比色法来测定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既简便又灵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茉莉是主要的茶用香花,其主要香气成份中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都可以由p-D一葡萄糖甘醇催化生成。因此,有关口一D一葡萄糖着酶活性的研究,无疑对其香气特征和香气形成机理等领…  相似文献   
86.
福建茶树资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系统和透射电镜,对22个福建茶树资源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嗜锇颗粒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资源间净光合速率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等特性差异极显著。并对22个茶树资源的光合特性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被划分为四个类型,其中第四类型的毛蟹、铁观音和政和大白茶具有净光合速率高、光呼吸低和嗜锇颗粒含量多等优良特性,可作为茶树高光效生理育种的亲本以及在生产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7.
茶艺馆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馆自唐始至清已遍及城市、乡镇、并逐渐形成了茶馆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茶馆已不能尽相适应,因此.全国各地正不断兴建现代茶馆(茶艺馆、茶道馆等),不仅是市民们休闲会友之地,亦成为倡导国饮、弘扬中国茶德的宣传窗口;普及茶学知识的文化教室;演示练习茶艺的实践场所和国际茶文化交流的常设会场,愈来愈显示出它对精神和社会所起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8.
温肥对茶鲜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温、肥为生态因了设置了塑料大棚覆盖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裸地 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4个处理,研究了对茶鲜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和大棚覆盖均利于增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与醇系香气总量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具协同性。结合态香气是醇系香气的主要来源。覆盖 机肥一其他3个处理比较,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并  相似文献   
89.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产物形成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供氧水平和添加有机溶剂A可明显促进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形成;高悬浮液浓度限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而分批补料发酵方式能缓解供氧矛盾。  相似文献   
90.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进而诱发组织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