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9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普及科学种茶与制茶的知识,促进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从本期起特辟“茶叶生产技术问答”专栏。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在茶叶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本刊将根据具体情况约请有关同志进行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52.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 95、110、12 5℃ )和复火时间 (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 ,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以 95℃时最高 ,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 ,且处理的温度越低 ,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 ,110℃复火 1~ 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β─葡萄糖苷酶是将鲜叶中香气前体物质──糖苷转化为游离态香气的关键酶。对红茶萎凋、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萎凋期间,酶活性是逐步增强的,其活性达鲜叶的2—2.5倍,且受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的影响;在发酵进程中,酶活性迅速下降,且发酵温度越高,其活性下降越大。因此,低温萎凋与发酵有利于酶活性的是提高和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浙江12个茶树良种酯酶同工酶谱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工酶分析被认为是估计植物种内遗传变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利用同工酶分析种属间亲缘关系、起源和鉴定品种间差异取得了重大进展。谭淑宜等~([1])、KrouNagata 等~([2])和黄惠华等~([3])曾利用同工酶技术探讨茶树起源、亲缘关系以及生长发育特性。本文则通过对浙江推广的12个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55.
茶叶香气水解酶研究动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许多香气组分在茶鲜叶中是与单糖或双糖结合的香气前驱体形式存在的[1,14],加工过程中,这些香气组分在内源糖苷酶的水解作用下释放出来[5,6]。本文就目前茶叶中发现的内源糖苷酶的研究动态作一概述。1茶叶中的糖苷酶TakeoT.(1980)首次将茶鲜叶匀浆物置40℃下培养30min后发现有大量的香气物质芳樟醇和香叶醇产生,当加入β-葡萄糖酶的抑制剂Hg2+及特异性抑制剂葡萄糖酸-1.4-内酯后,芳樟醇和香叶酸的生成受阻,因此推测茶叶中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形成与内源卜葡萄糖青酶有关['1。这是香气水解…  相似文献   
56.
浙江省十二个茶树良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氧电极技术和其他方法,对浙江省12个茶树良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净光合率的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净光合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不一致,光合作用没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通过对属于叶片生理特性的净光合率等多个属性的简单聚类分析,12个茶树品种被分成三个类型,而且与相应光合能力大小相符合,净光合率与比叶重,叶片含氮量、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的相关程度均不明显,因此它们不能作为茶树高光效育种的间接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7.
苏祝成  童启庆 《茶叶》2001,27(3):35-37
茶叶需求对收入的反映表现logistic曲线特征,本文对不同时期我国国内市场茶叶需求弹性特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研究我国茶叶市场乃至于茶产生发展等问题具有实证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董尚胜  童启庆 《茶叶科学》1995,15(2):105-110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I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之间但有不同倾向性,RuBPCase蛋白水平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极显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NPR)呈极显正偏相关,而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及GO活性与NPR之间的偏相  相似文献   
59.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8个茶树品种(品系)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对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与茶树光合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茶树叶绿体的大小,基粒片层结构,排列等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多数茶树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数为40~60,茶树叶绿体基粒片层数与茶叶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为选育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茶苗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及其生理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苗在PEG溶液中(-1.9bar,-6.7bar,-22.3bar),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茶树离体枝条叶片SOD和CAT活性先增后降,并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其酶活性下降加速;POD活性在处理时间内一直增强,与膜损伤加剧速度相平行.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平行地增加,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8~(**)).茶苗抗旱锻炼后能减轻膜伤害程度和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这与体内的SOD,CAT和POD活性在抗旱锻炼中的增强有关.这一结果为茶树干旱胁迫下活性氧伤害理论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