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业科学   9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系统选择在现代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系统选择在现阶段小麦育种中的地位。同时就现阶段如何认识和应用系统选择进行了讨论,认为系统选择仍将在作物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扬麦17和宁麦18均为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两者的株高遗传机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_2单株及其衍生F_(2:3)家系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覆盖19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到8个株高QTL,分别位于2D、4B、5A、5B和7A染色体上,4个QTL在两世代中均检测到,其中 QPh-YN-5A.1为一主效株高QTL位点,矮秆效应来自扬麦17,LOD值为8.69和12.81,可解释14.36%和20.46%的表型变异; QPh-YN-2D.1、 QPh-YN-5B.2和 QPh-YN-7A的矮秆效应来自宁麦18,可在两世代中分别解释2.84%和6.37%、4.26%和5.46%、2.15%和3.16%的表型变异。另外4个QTL仅在单世代检测到,其中 QPh-YN-2D.2、 QPh-YN-4B和 QPh-YN-5B.1的矮秆效应来自宁麦18,可分别解释5.05%、11.24%和4.62%的表型变异, QPh-YN-5A.2的矮秆效应来自扬麦17,可解释7.72%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缺失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以Glu-A1和Glu-D1位点HMW-GS共同缺失材料2GS0414-10作供体亲本,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扬麦18作轮回亲本进行回交,构建不同遗传背景的BC1F3和BC2F3群体,测定受体、供体亲本的品质,以及回交群体BC1F3和BC2F3中Glu-A1和Glu-D1位点HMW-GS共同缺失纯合单株及两位点均正常表达纯合单株的品质。结果表明,供体2GS0414-10具有较低的SDS沉降值、较短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在BC1F3和BC2F3中,Glu-A1和Glu-D1位点HMW-GS共同缺失对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SDS沉降值和水溶剂保持力(SRC)。Glu-A1和Glu-D1位点HMW-GS双缺失在弱筋小麦品质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简要回顾了DNA分子原位杂交的起源和发展,详细综述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植物物理作图和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还介绍了Fiber-FISH、BAC-FISH以及Immuno-FISH等新兴技术,最后对FISH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糯小麦粉对面包老化的影响,将糯小麦粉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10.0%、15.0%、20.0%、25.0%、30.0%和35.0%的比例添加到非糯加春麦粉中,用扬麦158调节其理化性质至适宜程度,测定理化性质,并将其制成面包进行品质评价,然后贮存0、2、4和6 d后对面包瓤坚实度、面包体积和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糯小麦粉添加比例低于15.0%时其评分与未添加糯小麦粉的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糯小麦粉比例的增加面包品质会急剧降低.当糯小麦粉比例为10.0%~30.0%时,面包坚实度低,而且在贮存过程中体积和质量的损失少.因此,在不显著降低面包品质的前提下,15.0%的糯小麦粉对于延迟面包老化是最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86.
小麦新品种扬麦 13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 ,已通过安徽省审定及江苏省认定。 2 0 0 3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工作座谈会上 ,经专家组鉴评 :扬麦 13品质接近国外优质水平 ,适宜制作优质饼干、糕点。其作为优质弱筋小麦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87.
小麦×玉米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小麦茎秆注射 2 ,4 -D、GA3,研究其对小麦×玉米杂交小麦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 ,4 -D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GA3无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幼胚产生频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光照是影响得胚率的重要因素 ,连续阴雨造成的极端寡照显著降低小麦单倍体胚的得胚率  相似文献   
88.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对育成的抗病品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并可大量减少分菌系或小种接种鉴定时的冗繁程序  相似文献   
89.
<正>长江中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是国家小麦品质区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但该地区同时也是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区。培育高产、弱筋、品质优良且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是解决这一地区小麦生产中病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扬麦22就是这样一个新品种。1选育概况1998年配制杂交组合(扬麦9号×97033-2),连续回交二次后,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  相似文献   
90.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 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 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 Fhb1区段内PFT (pore-forming toxin-like)、HC (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 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 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 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