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2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硒镧添加栽培的巴西蘑菇子实体中17种氨基酸含量与重金属镉含量的关系,旨在为今后低镉巴西蘑菇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硒镧复合作用下巴西蘑菇子实体中的17种氨基酸中,组氨酸含量与重金属镉含量的关联度最大,为0.79。关联度越大,相似程度就越高,说明硒镧复合作用下巴西蘑菇子实体中17种氨基酸中组氨酸含量与重金属镉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苏氨酸含量与重镉含量的关联度,第三是胱氨酸含量与重金属镉含量的关联度,最小是甲硫氨酸含量与金属镉含量的关联度。各处理的关联度及排序为B4>B3>B1>Bo>B2,其中B4处理的关联度最大,为0.87,B2处理的关联度最小,为0.56,说明硒镧浓度对巴西蘑菇子实体镉含量与各氨基酸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炭基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的改良效果,设计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不同炭基有机肥处理(T1、T2和T3处理炭基有机肥中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下,连续施用5年后,对土壤养分、土壤铜形态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1(有机肥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0.65、0.86和0.90个单位,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4 和1.66倍,T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22.7%;只有T3处理对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分配率的影响较大,分别显著降低了21.9%和45.1%;T2和T3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51.5%和37.6%); 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PLFAs总量(增幅分别为15.5%,16.8%和17.2%)。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H和总Cu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炭基有机肥T3处理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Cu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方面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测定了5种不同含水量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含水量的培养料栽培虎奶菇菌核的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分别为21.82,18.6,79.03和74.44,均居5种含水量处理的第1位;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10.0和19.8,均居第2位.这些结果说明以65%的含水量栽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4.
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_2为主,CH_4、N_2O和NH_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_2、N_2O和NH_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85.
以福建尤溪玉池果园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点为平台,研究了不同果园垦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垦殖方式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在小生境分布和坡面再分布两个尺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水平方向上,清耕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沿树干向外减少的分布规律,而生草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变化不明显;垂直方向上,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坡面再分布上,清耕果园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生草果园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生草垦殖模式降低了果园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异,但促进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异。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生境混合取样的果园土壤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不同胁迫条件下决明对百喜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在温度、pH值和模拟干旱(聚乙二醇)胁迫条件下,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对百喜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对百喜草种子发芽、苗高和根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是温度高(27℃)时和温度低(23℃)时均对百喜草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而温度在25℃则表现出促进作用;在3个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胁迫下,决明对百喜草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在PEG浓度为20%时抑制最为明显;不同酸碱度(pH)胁迫下决明对百喜草的影响总体表现是高pH抑制,低pH促进。  相似文献   
87.
土壤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估算土壤碳储量是碳循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尺度土壤碳储量研究概况,总结了估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概述了GIS技术估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如何提高估算精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8.
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分组方面的研究结果,主要讨论了在不同利用类型和不同经营方式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分解、蓄积、含量、存量、分配比例等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业投入等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估算,并分析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0年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161.14×104t减少到2010年的672.13×10^4t,减幅为42.11%,年平均递减5.89%;碳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1年的114.05×10^4t增加到2010年的195.10×10^4t,增幅达71.07%,年均递增2.87%;碳汇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从1991年的1047.09×10^4t降低到2010 年的477.03×10^4t,减幅为54.44%,年均递减8.36%;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耕地面积碳吸收呈下降的趋势,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南平市的碳吸收量和碳汇量最大,漳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而厦门市的碳吸收量、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均最小.碳源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碳吸收与水稻、小麦、甘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排放与钾肥、复合肥、农药、农机动力、柴油使用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为福建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0.
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PI86134及其辐射选育新品系86134R1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圆叶决明的叶片保水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对干旱胁迫下CPI86134与86134R1几项抗旱生理指标的比较,显示辐射选育新品系86134R1比CPI86134具有更好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