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我市某公司种鸡场的本地三黄肉种鸡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发生严重鸡羽虱的情况,造成种鸡产蛋率下降,授精率下降,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以及鸡场的经济效益。现从病原及生活史、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几方面阐述其防制措施。一发病情况2008年10月,我市某公司种鸡场存栏10多万套三黄肉种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鸡羽虱。据该场管理人员反映,以前发生的没有那么严重,过去的鸡虱大多数为灰色的,现在发  相似文献   
62.
林智 《中国茶叶》2009,(5):42-42
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EGCG具有很强的抗癌细胞增殖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化学预防剂,但其可能的毒性和致癌性需进一步研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与致癌作用,特别是肿瘤增殖过程密切相关。作者研究了EGCG对WB—F344正常小鼠肝脏上皮细胞GJIC的影响,发现EGCG抑制GJIC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63.
吕海鹏  谭俊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6,26(4):310-314
采用HPLC分析技术对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份高多酚茶树种质中发现EGCG3″Me的含量大于1%的茶树种质有6个;茶梢中EGCG3″Me的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秋季新梢高于夏季新梢;绿茶加工过程能有效保持鲜叶中EGCG3″Me含量,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萎凋工序中茶叶中EGCG3″Me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4.
正绿茶是我国主要的生产茶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绿茶品质的鉴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消费者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审评鉴别技能,在购买时往往很难识别它的质量状况,而传统上,绿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专业人员的感官审评来决定,而这种方法往往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及主观性,使得对茶叶客观的评判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仪器对其进行甄别。作为人工味觉模拟技术的代表,电子舌分析技术正逐  相似文献   
65.
2010年5月12~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FAO-IGG on Tea)第19届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中国代表团一行四人受农业部派遣,参加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白茶由于独特的风味品质及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欢迎,贮藏一定时间后的年份白茶更是受到市场的追捧。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黄烷醇类(EPSF)成分作为近年来茶叶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已成为年份白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EPSF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白茶贮藏年份的关系、形成机理,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智 《中国茶叶》2003,25(3):4-5
最近,在“非典”流行期间,国内外专家都提到饮茶可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据美国最新的研究显示,茶叶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茶氨酸有关,哈佛医学院布考斯基博士通过在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证明茶氨酸能通过调节γ-δT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入侵,它甚至可5倍地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抵抗力。科学家预言,茶氨酸有朝一日可能用于研制抗病药物。那么,茶氨酸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茶氨酸(Theamine)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它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玉露茶(一种日本高级绿茶…  相似文献   
69.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绿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微波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3种杀青方式加工后的夏季绿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谷氨酸钠为标准苦味、涩味和鲜味物质对3种杀青方式加工的夏季绿茶进行滋味强度分析。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对夏季绿茶中的儿茶素、黄酮糖苷、原花青素、聚酯型儿茶素、氨基酸、酚酸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滋味等效量化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可以较明显地改变夏季绿茶的滋味,不同杀青方式加工绿茶的苦味强度为: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涩味强度为: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鲜味强度3种杀青方式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0.
用^32P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吸收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智 《中国茶叶》1989,(2):26-27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但在宜茶的土壤pH范围内,水溶性磷很容易被吸附、固定,磷肥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对于加强茶树磷素营养,提高茶园中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不同pH值土壤上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规律。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