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2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及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6个小麦亲本材料和它们的15个杂交组合F2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 探讨了育种早代品质选择方法. 结果表明, 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沉淀值增效基因为显性, 硬度增效基因为隐性,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可能具有双向显性. 利用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共同构造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2.
李硕碧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016-1022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和基因型对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影响,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西部51个硬质小麦品种的阿拉伯木聚糖组分含量,这些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别被种植在3个不同的地点.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水溶性和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9%~0.81%和3.09%~4.04%,春小麦品种这两种木聚糖含量范围分别为0.48%~0.92%和3.94%~4.70%.小麦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同时受品种、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环境效应太于品种效应.小麦品种间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水溶性组分上.就不同组分而言,基因型对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组分的影响相对较大,环境则分别对冬小麦水不溶性、春小麦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组分有较大的影响.品种间和环境间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冬小麦大于春小麦;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遗传型方差春小麦大于冬小麦.冬、春小麦的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5%,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改良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是可行的.冬小麦与春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平均值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对我国品质改良工作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实用、快速的加工品质测定方法。本文通过比较方式,介绍了国外用于品质改良的几种加工品质的测定方法,如沉淀值、硬度、和面便参数及吹泡示功仪参数,为国内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小麦粉混配品质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小麦粉混配过程中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了陕西省13个推广小麦品种及其23种混配粉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不同批次制粉品质变化较大,中筋和弱筋小麦品质变化相对较小,不同方式配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规律不同。强筋 中筋和强筋 弱筋两种方式配粉稳定时间测定值比理论值减少,延伸性有增有减。同时,强筋 中筋=强筋的配粉延伸性以减小为主,而强筋 中筋=中筋的配粉延伸性增加,2个中筋粉或中筋与弱筋粉混配延伸性明显增加。混配粉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和延伸性测定值与由基础品种估算的理论值无显著差异,而且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8^**、0.9776^**、0.8594^**和0.7189^**。文中还提出了根据配粉需要估算基础品种混配比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栽培技术 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CIMMYT小麦沉淀值测定及面团特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CIMMYT测定小麦沉淀值的方法及其步骤,并提出了在小麦品质改良过程中,利用和面仪和吹泡示功仪评价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方法及其具体指标,以满足小麦品质育种的需要?为国内品质研究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质育种中加工品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品质改良工作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实用、快速的加工品质测定方法。本文通过比较方式,介绍了国外用于品质改良的几种加工品质的测定方法,如沉淀值、硬度、和面仪参数及吹泡示功仪参数,为国内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BL/1RS易位系对陕西小麦品质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91份陕西省小麦资源材料中1BL/1RS品种的频率、HMW-GS组成和加工品质性状,以了解1BL/1RS易位对陕西小麦育种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小麦品种(系)为1BL/1RS衍生品种,占参试材料的24.2%,其中山前麦(P redgorn ia)的衍生品种15个,占1BL/1RS易位品种的68.1%;1BL/1RS易位并末对HMW-GS组成产生直接影响,1BL/1RS易位品种中优质亚基1和17 18出现频率较高,而非1BL/1RS易位品种中优质亚基2*和7 8出现的频率较高,两者之间优质亚基14 15和5 10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别;1BL/1RS品种和非1BL/1RS品种之间品质性状(蛋白含量除外)的变异系数以及千粒重的平均值有明显差异,而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平均值均无明显差异。提出了合理利用1BL/1RS抗源进行小麦育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陕25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陕229/陕213,它集优质、丰产、早熟于一体,具有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等突出的品质特征。其成功选育说明:优质与高产能够完美结合;选择农艺性状优良互补、遗传背景复杂、品质较好的双亲是育成优质品种的基础;有效的品质测试手段是选育优质品种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