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业科学   8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常温贮藏下聪明鲜对南果梨外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常温下用聪明鲜处理南果梨,观察果实的外观质量变化,结果表明,聪明鲜处理南果梨可以明显抑制贮藏期果皮转色,愈早采收转色愈慢,采收当日聪明鲜处理,果皮转色指数低于次日处理的;聪明鲜处理南果梨可以保持贮藏期果柄鲜度,愈早采收保鲜指数愈高,采收当日处理,贮藏期果柄保鲜指数高于次日处理的.  相似文献   
62.
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植物枯萎病原菌的影响,以为生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浓度的药液,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西瓜枯萎病原菌和黄瓜枯萎病原菌的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加。即使在低浓度0.031 3 g/mL时,对该2种病原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3.
山东省寿光日光温室 蔬菜病害及农药使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寿光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户情况、蔬菜种类、农药品种、农药使用现状、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灰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靶斑病、黑星病、蔓枯病等病害少量发生;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叶霉病,番茄晚疫病、早疫病、黄化曲叶病毒病等病害少量发生;茄子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绵疫病、早疫病、霜霉病、菌核病、斑枯病等。在病害防治中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基本从开花到采收均在用药……  相似文献   
64.
杨云尧  任燕萍  苏豫梅  陈全家  张博  张桦 《草业科学》2012,29(12):1887-189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新牧1号苜蓿(Medicago varia Xinmu 1)MvNHX1和MvDREB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此外,根据已获得的MvDREB1和Mv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以新牧1号苜蓿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了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的类型和结构,结果表明,MvNHX1和MvDREB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通用启动元件和上游调控元件,如CAAT框、TATA框、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等,但部分响应元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通过对两个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作为牧草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苜蓿Medicago sativa组织培养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开展.从苜蓿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细胞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以及基因型的选择4个方面阐述了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苜蓿再生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内外传统养生理论和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及背景着手,概括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内涵和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研究、资源研究、市场需求及市场调查现状、产品开发策略等相关研究成果,并从提高森林养生旅游的社会认知度,加强森林养生旅游资源研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注重森林养生文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开发森林养生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张博 《古今农业》2019,(2):57-67
蒙古高原地区河湖众多,冷水鱼种丰富,具有较大的渔业潜力。蒙元政权的建立与崛起为蒙古高原地区渔业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使其渔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蒙古高原为牧业发达区,故其在渔业上的价值与成就容易被忽略甚至否定。以当今淡水渔业分布区划为基础,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将蒙元时期蒙古高原分为东部、中部、北部三大渔业区,由于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上述三大渔业区的发展形式、速度、规模与特点各不相同,但这三大渔业区的发展均证明,蒙元时期的蒙古高原不仅拥有优良陆地牧场,富饶的"水上牧场"也是其一大利源,虽然开发程度有限,但仍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与评价,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福建省将乐县土壤侵蚀及保持量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为该地区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区,首先建立降雨侵蚀力因子(R)图层、土壤可蚀性因子(K)图层、坡长坡度因子(LS)图层,然后依据实际土地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构建植被覆盖或作物管理因子(C)图层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图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修正的土壤通用侵蚀方程(RUSLE)估算土壤侵蚀量和保持量,定量分析坡度(0°,90°)、土地覆盖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2015年研究区的现实侵蚀量为42.64×10~4t/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9.07t/(km~2·年)。从6种土壤侵蚀类型来看,微度侵蚀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1%,轻度侵蚀面积占10.36%,中度侵蚀面积占1.13%,这3种侵蚀类型的侵蚀量占侵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2.43%,60.44%和19.79%;强度、极强度、剧烈侵蚀面积及侵蚀量所占比例均较小。各侵蚀等级在研究区内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总体来说中部、北部地区侵蚀量较大。7个坡度带中,土壤侵蚀量所占比例较大的是[15°,25°)、[8°,15°)和[25°,35°)坡度带,其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35.63%,23.95%和17.53%,侵蚀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4.68%,24.63%和20.90%。研究区年均土壤保持量为6.98×10~6 t,每km~2土壤保持量为3 099.36t/年;有林地和稀疏植被的每km~2土壤保持量均较高,分别为3 773.58和22 254.39t/年,明显高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结论】将乐县微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最大,轻度侵蚀的侵蚀量所占比例最大;森林和稀疏植被对将乐县的土壤保持量贡献最大,进行皆伐作业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小皆伐面积。  相似文献   
69.
植物黄酮是指以植物为提取来源的黄酮类物质,是一种来源广泛、效果优良、应用环保的奶牛饲料添加剂。植物黄酮主要包含黄烷醇、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异黄酮和花青素等亚类。植物黄酮在奶牛生产中已经被证实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黄酮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功能和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黄酮在奶牛产业实践中精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前,天然气资源配置优化主要基于下游用户用气价格,但用气价格高的用户可能存在用气规模小、波动性强、发展潜力低等问题。为此,选取用户用气价格、调峰贡献量、调峰贡献率3个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用户多维度综合价值,并结合供应、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用户多维价值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中国中东部地区某研究区域天然气供应情况进行资源配置优化,结果表明:天然气年供应量为465×108 m3时,利用基于用户多维价值进行资源配置优化相比基于用户用气价格的配置方案,调峰贡献量提升了3.9×108 m3;相比原方案,调峰贡献量提升了3.4×108 m3,销售收益提升了18.28×108元。考虑用户价值进行资源配置有利于挖掘高价值用户,优化天然气供给结构,可为天然气供应资源配置决策与运营水平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图8,表2,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