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与育种潜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细菌性青枯病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DNA分子标记研究是深化作物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茄科作物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模式植物拟南芥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花生青枯病抗性生物技术改良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评述植物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2.
低温寒害是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花生品种芽期耐寒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花生出苗整齐度和高产高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利用品种综合指标值、权重、隶属函数值、D值对62个花生品种芽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值越大,其耐寒性越强,反之耐寒性越弱。系统聚类分析可将62个品种分为5类,第I类为高耐寒型;第II类为耐寒型;第III类为中间型;第IV类为敏感型,第V类为高感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D值及其他4个耐寒性指标值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花生油酸含量和花生芽期耐寒性强弱无关;各相对指标值与D值及各相对指标值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花生芽期耐寒性相对指标值之间具有一致性。通过对相对指标特征值、贡献值及权重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可作为花生芽期耐寒性鉴定的正向指标,相对发芽率越大,其芽期耐寒性能力越强,反之耐寒性能力越弱。本研究筛选出5个高耐寒性品种,建立了以相对发芽率作为花生芽期耐寒性的评价指标,对花生芽期耐寒性的高效鉴定和耐寒性新品种培育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高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3.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但是,高油酸花生和普通油酸花生并不能直观区分,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油酸含量。其中,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仪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造价高,而且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中小型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R2=0.999)和油酸含量(R2=0.802)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并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利用该仪器检验了30个花生品系是否为高油酸花生,鉴定结果均与其油酸含量化学值相一致,准确率为100%。该仪器的研制填补了快速、低价、便携式高油酸花生检测仪的空白,为促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04.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论青枯菌潜伏侵染与花生抗性遗传改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病品种是迄今防治花生青枯病最重要的途径。虽然花生的青枯病抗性育种成效较大,但过去的研究工作普遍忽视了青枯菌对花生的潜伏侵染及危害。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关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的危害、花生对潜伏侵染反应特性的遗传分化、检测青枯菌潜伏侵染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花生的青枯病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遗传改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荚果相关性状是花生产量构成的重要成分。为解析花生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稳定存在的QTL,以荚果大小和重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中花5号和ICGV 86699为亲本衍生的包含166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3个荚果相关性状中荚果长、荚果宽在5个环境,百果重在6个环境下进行性状考察,并结合群体的基因分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荚果长QTL、10个荚果宽QTL和12个百果重QTL。有10个QTL在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其中6个QTL在不同地点重复检测到,为稳定表达QTL,且稳定表达的QTL中5个(qPLB06.2、 qPLB06.3、qPWB06.2、qHPWB04.3、qHPWB06.3)在至少1个环境中贡献率超过10%。共发现5个QTL簇,其中位于 B06上的QTL簇Ⅳ和Ⅴ,均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稳定调控荚果长、荚果宽和百果重的QTL共定位,表明这些荚果相关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中等致病力菌株(HA、H1-3和BL1-1)在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弱致病力菌株GP3-1对各品种的致病力较弱;强致病力菌株能导致供试品种抗性的丧失;中等致病力菌株在抗感品种间的致病力存在分化。本实验筛选出1份对中等致病力菌株存在广谱抗性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伯寿  殷艳  马霓 《农学学报》2018,8(1):115-120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油料生产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和消费增长近况。概述了品种改良、高产栽培、植物保护、机械化生产、产品加工、质量控制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效及其转化应用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讨论并提出了未来油料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花生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花生细菌性病害,自1905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国家有过危害的报道。为了进一步开展花生青枯病的国际合作研究,1990年3月18日至19日,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和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主持召开了国际花生青枯病会议。来自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0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如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分析了10个花生品种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认为: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不同性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性状遗传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状间存在正向和负向相关,多数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进度。产量性状也具有遗传改良的潜力,但需进行多次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