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花生的抗旱性机制包括利用生育期的变化逃避干旱,利用形态性状的改变和器官结构及生化物质的变化抵御(抗)干旱。不同的花生品种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旱性机制。  相似文献   
92.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93.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与育种潜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细菌性青枯病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DNA分子标记研究是深化作物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茄科作物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模式植物拟南芥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花生青枯病抗性生物技术改良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评述植物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但是,高油酸花生和普通油酸花生并不能直观区分,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油酸含量。其中,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仪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造价高,而且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中小型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R2=0.999)和油酸含量(R2=0.802)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并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利用该仪器检验了30个花生品系是否为高油酸花生,鉴定结果均与其油酸含量化学值相一致,准确率为100%。该仪器的研制填补了快速、低价、便携式高油酸花生检测仪的空白,为促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95.
分子标记为花生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等三方面综述了常用分子标记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以花生属86份野生近缘种和3份栽培种为材料,利用从栽培种花生中开发设计的EST-SSR引物,分析其对野生花生扩增的有效性,探讨EST-SSR引物用于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适用性。随机选取235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223对EST-SSR引物均扩增出条带,有效性为94.89%,其中能检测到多态性的53对引物在89份资源中共扩增出238条带,包括206条多态性带。每对引物能扩增出1~12多态性带,平均3.89条,多态性指数为0.044~4.040,平均1.17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9份花生种质材料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85,变异范围为0.442~0.976,在遗传距离为0.408处,分成2大组(A组和B组) 9小组,栽培种花生被聚在花生区组中,相同区组的材料基本被聚在一起,A. duranensis与栽培种花生(A. hypogaea L.)的关系较近,聚类结果与花生属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对含油量和基因型数据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发现,POCR437-180/170等6对标记可以作为含油量相关分析标记筛选的后备标记。用这6对标记的引物序列搜索cDNA文库和BLAST库,发现引物POCR437序列对应丙二酸单酰-CoA-ACP转酰酶和酰基载体蛋白的编码基因,这两种蛋白质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97.
在中国小核心花生种质中发掘出油酰PC脱氢酶的2个等位基因(ahFAD2A-wt和ahFAD2A-m)。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型等位基因(ahFAD2A-m)与野生型等位基因(ahFAD2A-wt)在编码区442bp的SNP(448bpGA)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替换(D150N);(2)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广泛存在,出现的频率为53.1%,野生型基因ahFAD2A-wt出现的频率为46.9%;(3)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密枝亚种(普通型和龙生型变种)中出现的频率(82.8%)显著高于其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变种)材料中出现的频率(15.4%),卡方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油酸含量与其携带的等位基因类型密切相关(χ2=98.71,χ20.01,3=11.34,P0.01),携带突变型基因(ahFAD2A-m)材料的油酸平均值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的材料(t=18.48t0.01=2.62,P0.01);(4)ahFAD2A等位基因的存在与种子油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栽培种花生2个亚种4个植物学类型的31份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种质为材料,通过SSR和AFLP技术分析了其DNA多样性,并与通过形态和种子品质性状揭示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DNA多样性,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大于AFLP揭示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二者的聚类分析结果趋势一致,结合花生的植物学类型、地理来源和系谱分析,以SSR的聚类结果与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更为吻合。感病优质高产品种“中花5号”与密枝亚种的普通型和龙生型的抗病材料的差异很大,与育种中被广泛利用的抗源“协抗青”和“台山三粒肉”的差异相对较小,与“远杂9102”的差异更小。  相似文献   
99.
中国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Ra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 引起的青枯病是中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花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花生青枯病的病原鉴定、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抗病种质鉴定发掘、抗病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成就,并就存在的抗性品种产量较低、品质性状差、抗性鉴定费时费力、所利用抗源单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在于采用多重杂交方式或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引进疏枝亚种为抗源,同时要大力发掘利用野生花生抗性材料,完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100.
花生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近40年来花生种质资源在遗传改良中的利用情况,分析表明,我国杂交育成的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对龙生型花生,多粒型花生以及国外引入资源的利用很少,近缘野生种在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也不多。拓宽花生的遗传基础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