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某型号高速列车头车构建1∶1三维模型的CFD网格,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计算并将结果进行公式拟合。模拟研究在列车直行且无侧向风条件下,改变列车行驶速度,高速列车头车表面气动噪声源分布规律以及列车表面气动噪声与车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头车表面气动噪声主要产生在头车尖端,且受流线型曲面光滑程度影响较大,受流线型曲面之后的部分影响较小;高速列车头车表面气动噪声声功率与车速的5.6次幂成正比。降低头车表面气动噪声的措施为增大流线型曲面的曲率半径等。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高速列车头车表面气动噪声源的数值模拟仿真计算,为列车模型风洞实验以及实车测试提供数据参考,也对高速列车降低气动噪声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汽油机非稳定加速工况燃烧放热率计算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要对发动机非稳定工况实施最优控制,就应对其在非稳定工况下的工作过程做深入的研究。求取燃烧放热率是进行燃烧过程优化研究的基本手段,但在迄今为止的各种燃烧分析仪中,给出的多为稳定工况分析结果。作依据492Q汽油机加速过程的试验结果,修正了汽油机燃烧放热率计算的热力学模型,使之适用于非稳定工况最后,通过实测示功图分析了492Q汽油机沿外特性加速过程的放热特性和指示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研制设计的新型稀燃尾气催化系统和恒转矩电控系统,对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LNT)还原过程中空燃比大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及长短对稀燃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空燃比大小和稀、浓燃时间比值及长短不仅对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大小、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有影响,而且对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也有重要影响.稀Nox吸附还原催化器还原过程空燃比越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越大、浓燃还原时间越长,Nox还原越彻底,Nox排放越低,但稀燃发动机的比油耗稍变大,经济性变差.因此,在应用LNT降低稀燃发动机Nox排放时,需要对其还原过程空燃比大小和浓、稀燃时间比值及长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应用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对柴油喷雾场的粒度分布所进行的测量。定量地揭示了喷射压力、喷孔直径、介质密度、燃油喷射量及喷孔流量系数等因素对喷雾场分布和油粒平均直径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喷雾场油滴尺寸分布的瞬态经验计算模型,并同国外学者的工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柴油喷雾粒度场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以一维进排气管流动和缸内零维燃烧模型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点燃甲醇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对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依据建立的模型,针对几种不同的进气迟闭角(IVC)和排气提前角(EVO)分别在3个工况下进行发动机的性能参数模拟计算,由此各自初步筛选出三组角度,最后用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再次优化分析,确定了一组最佳的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  相似文献   
17.
夏的日本国     
黎苏柳神 《现代装饰》2013,(10):140-143
正"看看夕阳地下的如同废墟般的东京,直到华灯初上,这座城市又展现了迷离的风貌。当我们走到顶楼,东京全景尽收眼底。一对老夫妇坐在窗前凝望着东京的全景,他们头顶上的天花板因为用了反光材质,东京全景被反射到天花板,好像一个是现实,一个是梦幻。"  相似文献   
18.
内燃机过渡过程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通用微机建立了内燃机过渡过程缸内压力、空燃比、瞬时转速及油门开度等信号的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应用该系统对492Q汽油机的加速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带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增压中冷柴油机工作过程热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研究EGR在不同工况下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并根据柴油机的综合性能对各工况下最佳EGR率进行优化,得出理想的EGR控制MAP图。最后按照模拟计算结果搭建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工况排放测试循环工况的NOx和碳烟排放分别为3.0g/(kW.h)和0.45g/(kW.h),满足欧Ⅳ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方法分析了涡流室参数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涡流室镶块结构。将该镶块在L195型柴油机上进行试验表明,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烟度、p_(max)及(dp/dφ)_(max)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