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研究(2008~2010)(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应用领域扩大,市场高速成长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600亿元的销售额,奠定了产业的发展基石。现阶段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速,开始二次起飞,有望在未来2年突破1000亿元的年销售额,2015年可望达到18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年销售额,真正跻身于清洁能源规模产业的前列。1建立了多元化营销模式经过近20年的市场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  相似文献   
42.
霍志臣 《太阳能》2002,(6):12-12
在太阳能热利用装置和工业换热设备热工设计时,如太阳热水器热损失、换热器换热量等计算,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叫做传热系数的参数。那么什么是传热系数呢?它与传热学中经常应用的导热系数、换热系数又有什么区别呢?众所周知热量自高温向低温处的传递过程,是以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种方式进行的。热传导是固体中热量传递唯一方式,当物体各部分之间有温差,热量将自动地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热传导传递热量的大小除与温度差Δt、传导面积F、传导距离δ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物性有关,比如铜棒导热能力优于木棒。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参…  相似文献   
43.
一基本情况 1 产业发展特征--四个"最" (1)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体系发展最完善合理配套的产业链基本形成,运转正常合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已基本形成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真空集热管等部件生产、整机制造、工程设计安装到营销服务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4.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因不能在冬季使用,故装置的利用率偏低。为解决太阳能热水器冬季正常使用问题,国内一些单位先后提出了真空管热水器、热管热水器和双回路热水器等不同方案。但实用表明,这些方案普遍存在成本高、防冻不够可靠等问题,至今未能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5.
除传统的朗肯循环太阳动力机和斯特林循环动力机之外,最近各国科学工作者又研制了一些太阳动力机,这些动力机构思比较巧妙。设计十分新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下面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几种。  相似文献   
46.
47.
一、太阳与太阳能 众所周知,在浩翰的宇宙中有一颗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现代科学表明太阳距离我们相当遥远,达到1.5亿km,虽然太阳光的传播速度为30万km/s,但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光线已经是8min之前从太阳发出的光线了.太阳的直径为139万km,而地球直径仅为1.27万km,太阳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其体积则比地球大130多万倍.尽管如此,由于距离遥远,太阳张角仅仅为32′.  相似文献   
48.
前言 目前北京的太阳热水装置已发展到超过六万平方米。但是,由于没有妥善考虑防止平板集热器在冬季夜间的结冰而使吸热板胀裂的措施,故至今入冬后只得将热水器排空,使设备闲置达四个月之久。这不但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而且也加速了集热器的腐蚀。为了研究在北京地区甚至包括我国北方在冬季使用太阳热水装置的可能性,于1979年冬季,我们在试  相似文献   
49.
前言 家用电暖器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虽然该类产品有多种结构型式,但是,它们一般都是以对流换热为主,散热体表面温度通常在80℃以下,散热面积较大。远红外石晶管电暖器于上述产品不同,其发热管表面温度高达600℃以上,它是以辐射换热为主。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应用范围较广,但其缺点是:辐射面小,人感觉不舒服、安全性也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定研究一种新型可悬挂式家用辐射电采暖器。使其结构简单、经济可行,使用安全可靠,在散热片上用彩色辐射涂料绘制了彩画,即是采暖器又是工艺品。  相似文献   
50.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200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第一年,在法规和《2010~2020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下,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