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2篇
工业技术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软冷冻和臭氧处理对猪肉的保鲜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肉类等食品在冰箱软冷冻条件下的贮藏效果,研究以新鲜猪肉为原料,设定软冷冻(-7 ℃)+臭氧组(Ⅰ)、软冷冻(-7 ℃)组(Ⅱ)、-18 ℃冷冻组(Ⅲ)3 个低温保藏环境,通过测定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新鲜度K值及感官评价比较分析猪肉新鲜度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7 ℃软冷冻在21 d内可以保持肉的品质在一级鲜度,35 d保持在二级鲜度,有利于家庭应用;软冷冻结合臭氧可以将一级鲜度延长至45 d,降低pH值和菌落总数,且与-18 ℃冻藏相比能有效保持猪肉色泽,可以用于商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52.
菠菜贮藏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菠菜水分损失的影响。菠菜在贮藏温度5℃、相对湿度99%条件下贮藏44h,不同堆放方式单棵菠菜和捆绑菠菜的失水率分别为41.32%和23.32%;相同温度下,贮藏44h,99%、80%、40%相对湿度条件下,单棵菠菜失水率分别为66.70%、54.60%和41.32%。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得一般市售菠菜的比表面积为48.05cm2/g。建立了菠菜贮藏过程中失水速率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储存前期,相对湿度越高,失水速率越慢,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相对湿度下的失水速率趋于一致,受相对湿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3.
静电场对红细胞与冰晶间相互机械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静电场,具体研究了静电场对降温过程中冰晶形成与生长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冰晶与细胞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静电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冰晶的形成与生长特性,在较强的静电场的影响下,冰晶明显变粗,成为块状,细胞完全融入粗大的冰晶之中,在冻结的末期,细胞不再受到冰晶挤压,从而减少了其所受的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54.
为了确定发生温度对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试验台,以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及室内环境温度为定量,发生温度为变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射器结构确定时,喷射系数ER、系统性能系数COP和机械性能系数COP_m均不会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系统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的发生温度使其性能达到最佳.研究可为今后最佳发生温度的选择及实际应用中如何维持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5.
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的运行原理,并分别对ORC系统的循环工质、性能影响参数、系统优化方式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ORC系统作为一种热力发电系统,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上,要推广其应用,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冷凝温度和管径对3种内螺纹管内制冷剂R134a流动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对3根不同管径的内螺纹管(6.35,7.00和8.00 mm)在不同冷凝温度下(35,40和45℃)进行了冷凝实验。探究了冷凝温度、螺纹管直径和质流密度对换热特性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越高,压降也越大。6.35 mm管的制冷剂侧传热系数最大,压降也最大,但单位压降冷凝传热系数μ(μ=h_r/ΔP)最高,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7.
R410A应用于内螺纹强化管的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410A不会与臭氧发生反应,即不会破坏臭氧层,是国际公认的用来替代R22最合适的的冷媒之一。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R22在水平内螺纹强化管管内蒸发的换热特性,探索了水流速度对换热特性、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剂R410A、R22的换热系数和压降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质量流速小于300 kg/s.m2时,两者的换热系数hr和压降Δp曲线基本吻合,当质量流速大于300kg/s.m2时,R410A的换热系数hr和压降Δp小幅增加,而R22的换热系数hr和Δp增加幅度较大。因此在质量流速要求不太大的情况,R410A比R22有更好的换热效率和较小的压降,可以用来替代R22。  相似文献   
58.
为提高变流量水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行性能,分别进行恒定压缩机频率变膨胀阀开度和恒定阀开度变频率实验,提出一种频率-阀开度联合调控的策略并进行协同控制实验,研究该策略对于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仅使用电子膨胀阀或压缩机频率调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较低频率下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区间减小,适当增加冷冻水温度可以扩大其调控范围,最高制热量和最优性能系数COP对应的阀开度相同;频率为45—55 Hz时,调控区间较小,改变冷冻水进水温度对频率的调节特性影响不大,制热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升高,COP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较优的频率值;频率-阀开度的联合调控策略使系统在2个工况下的最高COP比仅使用阀开度调节提高了10%和9.9%,比使用频率调节提高了6.5%和7.6%。  相似文献   
59.
环路热管是以多孔毛细芯抽吸力为动力的相变传热设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结构形式,能在远距离传热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均温性,并且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运行。环路热管工作温区较广,按照其工作温区一般可分为高温环路热管(350 K以上)、常温环路热管(200~350 K)和低温环路热管(200 K以下)。为了满足深空探测的需要,低温环路热管广泛应用于航天设备温控系统中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按照孔隙特征和结构形式将用于环路热管的毛细芯分为四种,简要阐述每种毛细芯制备和特点;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低温环路热管技术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将目前低温环路热管常见的工作温区分成五个部分,分析影响低温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因素,包括工质充装量、反重力高度、次蒸发器功率等。最后,提出优化措施以满足未来深空以及地面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0.
采用可视化方法观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内单侧加热水的两相流型,发现主要有孤立气泡流,合并气泡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流型。与多数文献中类似工况的流型图对比,发现流型转变与通道宽深比、流体压力和加热条件有关。与现有的流型转变标准相比,大部分的流型转变界线都不能被很好的预测,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理论模型用于预测单面加热的窄通道内水和水蒸汽两相流型的转变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