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工业技术   11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针对传统电子邮件系统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介绍了改进后的电子邮件系统的特点及新系统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探讨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蒸煮、酶解、挤压对油脂和水分的去除作用,最优条件为:蒸煮过程温度160%,时间30mm;酶解过程选用纤维素酶,加酶量5%(酶与原料的总质量比),20min;挤压过程选用30MPa。结果表明,最终固相中油脂含量为8.7%,脱水率达到74.3%.适合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3.
综合运用区域地质、三维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岩石薄片和X-衍射等多种资料,重点针对控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新生界岩浆岩发育区碎屑岩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研究区断裂活动与岩浆喷发的时空有序耦合对油气的成藏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断裂-岩浆”联动控制坡中隆起带的形成及规模性圈闭的发育;②“断裂-岩浆”时空有序配置利于深部古近系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发育;③“断裂-岩浆”耦合共同控制油气差异富集。在这些认识的指导下,在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成功发现一个规模大、产能高的优质油田,发现储量近8 000×104 m3,最高单井日产近290 m3。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更好的发挥热电联产机组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灵活性改造在参与深度调峰及降低煤耗方面的优势,对参与调峰运行方式及非调峰状态的运行方式进行经济分析,总结出两种方式的优化机组经济运行策略优化方案,确保机组可实现深度调峰与经济运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5.
1 引言 在对一台总装完毕的变压器进行直流电阻测试时,发现该产品直流电阻不平衡率额定挡为0.58%,试验合格;而最大分接挡和最小分接挡达到15.26%,严重超差.为此对该产品结构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处理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16.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原油混源程度基本相当,纵向上原油混源程度与地层层位具有相关性,其中,沙三上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高,平均值为89%,而沙三下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低,平均值为25%。垦利16油田混源油的发现,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主洼沙四段咸化烃源岩的贡献,预示着主洼及南部斜坡带深层沙四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首次明确南洼生烃和供烃能力,进而有望打开南洼围区的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117.
李建其  朱杰  郭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1):317-319, 323
在测控领域内,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对传感器的精确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自我检测、自我纠错能力,并且具有数据通信和扩展组网功能;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振动传感器智能化方案,详细介绍了智能传感器节点硬件电路和固件程序设计的具体实现;对智能节点进行静态和动态测试,静态环境下传感器电压值输出为2.5V,上位机对数据处理后作图,符合实际要求;动态环境下,将传感器置于连续振动环境,数字量数据接收后经处理作图,与标准传感器波形图进行比较,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8.
以杏肉多酚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用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用Design Expert软件分析确定杏肉多酚适宜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g∶mL),乙醇体积分数71%,超声功率364 W,超声时间17 min。在此条件下杏子果肉多酚提取率达9.39%;4个因素对杏肉多酚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表明,杏肉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杏肉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小于Vc。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新疆是全国主要的干制辣椒生产与出口基地之一,其干制过程主要采用自然干制方法,然而由于过度依赖经验且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干制成品易出现破碎、发霉等问题,因此亟需对辣椒自然干制过程品质变化进行系统分析,规范干制辣椒生产技术流程。方法:针对新疆地区量大面广的红龙系列羊角椒(红龙18、红龙23),选取了其自然干制过程中三个关键节点:平铺(干制起点)、拢小堆、拢大堆(干制终点),跟踪了四个不同干制批次,监测辣椒的品质变化,包括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籽肉比、糖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色价、质构、发霉率、微生物组成等指标。结果:辣椒干制终点水分含量低于13%,干制过程中辣椒的糖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能力会显著性降低(P<0.05),辣椒色价显著性升高(P<0.05),干制终点辣椒的色价为29左右。辣椒品种、采收时间、干制时长均会影响干制辣椒成品的品质。发霉辣椒中真菌以曲霉属和根霉属为主。结论:干制起点的辣椒水分含量是影响辣椒干制过程品质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建议采用“挂果晾晒”、延迟干制起点的时间来降低初始水分含量,提高干制效率、提升品质、降低发霉率。本研究将为“新疆辣椒自然干制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