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近年国外洗衣房洗涤废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成果,针对国内洗衣房洗涤废水现状,提出洗涤废水循环利用方案,对废水进行分质循环,只将漂洗二次和漂洗三次的水处理循环利用回洗涤和漂洗一次阶段。对洗涤废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基本可以满足洗涤废水循环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两种工艺处理同一低浓度城市污水,对比分析污水中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药量的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在增加絮凝产物中铝元素含量的同时,对部分有害重金属的控制也优于化学絮凝工艺。但该工艺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处理效果会受重金属浓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超前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字岭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以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为基础,研究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结合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突水灾害的等级类型,探讨了分析方法。针对八字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该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危险地段和危险等级,为隧道施工防灾重点区段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托北京地铁十号线花园东路站—八达岭高速站区间隧道的施工建设,通过实地取样、电镜扫描、室内直接剪切和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注浆与未注浆加固土体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差异性,探讨了非饱和土体注浆加固机理,并将相关指标应用到计算模型的参数取值中.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和现场勘察资料,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反映地层实际分布状况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未注浆与注浆后施工隧道围岩内的应力、竖向位移情况,对比分析了沉降实际监测数据,得出后续数值模拟施工步序,为施工步序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水样含盐量(3个水平),阻垢剂种类(3个水平),阻垢剂量(3个水平)等三个因素及不同水平对反渗透阻垢剂的阻垢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渗透阻垢剂ZD-01与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阻垢剂如W-01和W-02,在CaCO3阻垢效能方面效果相当。在含盐量为1000—5000mg/L,阻垢剂量为3~7mg/L时,阻垢剂的阻垢率均超过85%。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期地面沉降量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车站为多套地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的复杂场地,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的地层三维空间分布状况,建立车站场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试验结果确定各类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依据工程设计方案,概化洞桩法施工过程为6个施工步序;采用等效模拟的方法概化超前地层预加固;应用FLAC3D计算软件,优化开挖施工方案,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分析各施工步序暗挖车站周围土体的变形量和地面沉降量;研究确定引起最大地面沉降量的施工步序。通过现已完成施工的导洞开挖步序施工变形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根据计算结果预测地铁车站施工期的最终地面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加筋路堤的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铁路某冻土路段设计了加筋试验和无加筋试验两种方案,对该路段冻土路堤和地基的温度、沉降变形、水平位移等进行较全面的监测,分析了加筋和无加筋冻土路堤的地温变化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加筋后土体的受力更均匀,采用土工格栅的加筋路堤土体的变形比未加筋路堤土体的变形更均匀,加筋后的路堤本体变形协调能力增强,大大提高了路堤土体抗纵向裂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为强风化岩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边坡的开挖过程,验算了设计方案,对开挖后边坡的变形破坏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状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集二铁路路域范围内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对铁路建设给地表土壤粒度特征、含水量及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等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采用室外控制性试验的方法,对铁路用地范围内两种地表土壤的抗蚀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土壤风蚀强度与近地表风速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强烈的环境温度变化和特定的地质条件会引起路堤边坡冻胀融沉,使边坡表层土的强度下降而导致表层流坍甚至边坡滑塌。为保证高原冻土地区人工边坡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在北麓河厚层地下冰段设计并开展了预制拼装式骨架护坡路基现场实体工程的试验研究。大面积的坡面被骨架护坡分成菱形窗格后,形成的塌滑体的范围和厚度减小,杆件与坡面牢固的连接为一体,增强了边坡的整体性,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切能力,从而加强了士体的抗冲刷能力。此外,两节杆件垂直于坡面搭接,组成菱形窗格的一条边,垂直于坡面方向可以有少许的位移,适当释放窗格内土体的冻胀力。锚杆、杆件实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平面防护形式。分析观测资料表明,路堤骨架变形呈现寒季冻胀、暖季融沉的一般特点,且融沉和冻胀变形逐年趋于稳定,骨架护坡对维持边坡坡面稳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