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51.
关于配电电缆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端  徐丙垠 《电力设备》2006,7(1):101-101
配电中压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包括有效接地(直接接地、低阻接地、电抗接地)和非有效接地(不接地、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又称为谐振接地)。在我国,传统上以不接地方式为主,近年谐振接地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10 kV铁路自闭/贯通线路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供电臂长、沿线环境恶劣,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频繁发生、故障位置不易查找.为了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自动定位问题,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电气结构的特殊性,以行波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产生的暂态电压、电流行波特征,发现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都存在参数比较稳定的行波线模分量.详细分析了行波在不同结构线路末端的反射规律以及行波在不同线路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分析结果为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10kV铁路自闭,贯通线路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供电臂长、沿线环境恶劣,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频繁发生、故障位置不易查找,为了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自动定位问题,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电气结构的特殊性,以行波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产生的暂态电压、电流行波特征,发现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都存在参数比较稳定的行波线模分量.详细分析了行波在不同结构线路末端的反射规律以及行波在不同线路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分析结果为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三相四线制在低压及国外中压配电网中应用广泛,其接地故障,尤其是中性线接地故障,缺少类似于"对称分量变换"那样的简化计算方法.文章提出一种四阶相模变换方法,将三相与中性线电气量变换为独立的1模、2模及仍存在耦合的0模与r模,利用受控电压源表达0模与r模间的耦合关系;根据单相接地和中性线接地的故障边界条件,构建接地故障模网...  相似文献   
55.
目前对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的理论分析已较完善,但缺乏对现场典型小电流接地故障实例的认识及利用典型实例对选线技术的验证。本文介绍了暂态选线方法及原理,并根据现场选线装置实际记录的典型故障实例波形,分析并总结了典型接地故障的发生原因、故障特征及对暂态选线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现场典型小电流接地故障实例的分析与总结,有利于提高对现场典型接地故障特征的认识,验证暂态选线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分析法用于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该法通过向直流系统注入低频方波信号,分析方波信号基波及三次谐波之间的相位及幅值关系,检测流过支路的对地电阻电流,计算接地电阻,确定接地支路和接地点。详细分析了波形分析法的工作原理,并提出检测判据,最后通过试验证实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7.
文章探讨了中压配电网人体触电与导线坠地的检测与保护问题,分析了高阻接地故障接地电流与零序电压变化特点,现有配电网接地保护技术与反映接地电阻的能力,以及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触电保护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接地保护反映接地电阻能力的措施,指出配电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比小电阻接地方式,更有利于解决触电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8.
梁栋  王鹏玮  徐丙垠  王超  陈恒  薛永端 《供用电》2021,38(12):15-20
林区电力线路故障存在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分析故障引发森林火灾的类型与成因,指出形成火灾的风险随故障释放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及时切除电力线路故障,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风险。针对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提出了基于前加速动作、后加速跳闸的多级电流保护方案,能够瞬时动作就近切除故障,并在上级保护越级跳闸时通过顺序重合闸恢复上游非故障区段的供电。针对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提出了防治森林火灾对接地保护性能的要求,分析了接地保护耐过渡电阻的能力,给出了提高保护耐过渡电阻能力的措施,介绍了能够就近隔离接地故障的多级暂态方向保护及其应用效果。提出的配电线路相间短路与接地保护方案,能够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故障,在有效地降低森林电气火灾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停电损失。  相似文献   
59.
对于小电流接地故障,传统基于健全相充电与故障相放电的暂态机理,尚未得到严格理论或实践验证,且仅能反映部分暂态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电感—电容(LC)谐振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机理,即在建立基于线路分布参数小电流接地故障全网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各模网络及同模网络内不同检测点阻抗的依频变化(交替呈现容性与感性)特性,给出其间发生LC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与能量交换规律。研究发现,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由同模网络内单条出线、不同线路间的若干组LC并联/串联谐振以及线模和零模网络间LC串联谐振组成,其中频率最小且能量最大的模网络间串联谐振为主谐振,其产生的暂态电压电流含有明确的故障位置信息且易于利用。  相似文献   
60.
基于层次分析的电力系统暂态模型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模型误差分析方法准确度低,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提出一种电力系统暂态模型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以暂态响应中各正弦分量的幅值、频率、相位和衰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暂态响应中各正弦分量的模拟准确度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各正弦分量评价结果的线性加权实现电力系统暂态模型的总体评价。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合理地利用了暂态信号由若干正弦信号相互叠加的特点,更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且该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在保证了评价方法客观性的同时提高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