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化工企业控制系统日益复杂,辨识被控对象模型是自动控制和优化设计的首要任务。针对化工过程多数辨识实验需要对过程施加测试信号,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对含高维度、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的工厂时序数据具有的强适应性的特点,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思想的LSTM非线性动态模型辨识算法。该算法在LSTM模型基础上考虑输入变量对目标变量的重要性,为输入序列中影响输出结果的关键特征分配更多注意力,提高了LSTM模型的泛化能力。基于工厂日常运行数据构建LSTM网络模型可作为被辨识对象的数字化虚拟装置,利用人工测试信号在虚拟装置上离线辨识局部线性模型。在Tennessee-Eastman(TE)过程上的辨识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彤  介琼  张宇  王雅欣  倪晓昌  赵新为 《材料导报》2013,27(Z1):136-13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有无掺杂的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电性能指标,并简要分析了该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认为未来NiO/Zn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应集中在通过选择掺杂元素以及引入中间层来提高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低温丙烷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冷能用于循环水冷却和冷库供冷的节能优化方案,该方案包括一级加热系统、二级加热系统及冷媒循环系统。低温丙烷经一级加热器将冷能传给冷媒,再通过循环水在二级加热器加热同时降低了循环水的温度,升温后的丙烷送至常温丙烷球罐储存并送至下游装置或外卖;冷媒所含冷能用于冷库制冷。通过对方案流程分析及模拟计算证实了此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经济价值,展望了低温丙烷冷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风味物质与不良因子的相关性,检测了油炸薯片、油炸方便面面饼、麻花、咸味花生米4种常见方便食品共16个样本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不良因子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探讨了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基于NIST 2015谱库检索和核对保留指数的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制备了Si/NiO异质pn结。实验表明,退火温度升到400℃时,Si/NiO异质结呈现一定的整流特性;600℃退火的Si/NiO异质结呈现很好的整流特性,正向开启电压达到3.5V,-7V时出现漏电流。这可能是因为600℃退火后,样品结晶转好,应力释放,缺陷减少,从而改善了样品的整流特性。这一结果得到了X射线衍射(XRD)、原子显微镜(AFM)和紫外(UV)结果的充分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气压(0.2Pa~4.0Pa)下,制备了一系列的本征TiO2薄膜。在2~340K的绝对温度下,测得所有制备态的本征TiO2薄膜均具有铁磁性,2.0Pa工作气压下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最大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1.96emu/cm3。通过TiO2薄膜的X衍射(XRD)图谱观察到,在0.2Pa工作气压下,锐钛矿和金红石结构共存于TiO2多晶薄膜中;随着工作气压的增加,出现了金红石结构向锐钛矿结构的转变;当气压增加到2.0Pa时,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由多晶态转变成非晶态。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通过观察1.2Pa和2.0Pa工作气压下TiO2薄膜的电子衍射花样和HRTEM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多晶态向非晶态的转变。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TiO2薄膜样品的透过率曲线,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高于85%,伴随着晶体结构的非晶态转变,光学透过率曲线的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光学带隙减小到3.14eV,由此可以证明,增加的结构缺陷是系统铁磁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所有本征TiO2样品均为高阻态,电阻率高于107Ω.cm,可以排除以载流子为媒质的RKKY交换作用对系统铁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脱脂率、胶原蛋白损失和除杂蛋白效果为指标,研究超声波辅助下对鸡脚进行脱脂除杂蛋白的预处理工艺.采用HPLC测定了鸡脚处理前后羟脯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含量.考察了V(石油醚):V(乙醇)=1:1/NaCl溶液法、碱性脂肪酶溶液法、NaOH溶液法对脱脂率的影响.对料液比及超声时间/次数进行优化,得出采用V(石油醚):V(乙醇)=1:1/NaCl溶液法脱脂率最高,其次为碱性脂肪酶溶液法,NaOH溶液法胶原蛋白损失最大.进一步设计V(石油醚):V(乙醇)=1:1与碱性脂肪酶溶液结合的两步法,得到较佳工艺为:第一步,V(石油醚):V(乙醇)=1:1,料液比1:4(g:mL),超声萃取3次,每次用新的溶剂超声10 min;第二步,质量分数为2.5%的脂肪酶溶液(含0.05 mol/L NaOH,pH=8),料液比1:2(g:mL),超声处理40 min;在此工艺下鸡脚脱脂率为96.48%,胶原蛋白损失率为9.31%,处理后鸡脚中羟脯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占比与从鸡脚中热水提取的明胶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以猪肉蛋白酶解液为原料通过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的机理,设计“酶解液”、“酶解液+氧化猪脂”、“酶解液+木糖”、“酶解液+氧化猪脂+木糖”4?个热反应体系,于120、130、140?℃反应120?min,研究添加氧化猪脂和木糖对反应产物pH值、褐变、分子质量分布及滋味等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最终反应产物的pH值下降量、294?nm及420?nm波长处吸光度、色度值发现,“酶解液+木糖”体系远大于“酶解液+氧化猪脂”体系,而“酶解液+氧化猪脂+木糖”体系最大。反应初期4?个体系的420?nm波长处吸光度、色度值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酶解液+木糖”体系反应最快,“酶解液+氧化猪脂+木糖”体系慢于“酶解液+木糖”体系,即氧化猪脂表现为对“木糖-酶解液”反应抑制。采用高效凝胶液相色谱测定滋味较佳反应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发现,与“酶解液”体系相比,“酶解液+木糖”体系小于1?kDa组分减少,而“酶解液+氧化猪脂”体系的分子质量分布变化不大。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酶解液+木糖”体系鲜味、肉味增强,“酶解液+氧化猪脂”体系醇厚感、持续性增强,“酶解液+氧化猪脂+木糖”体系鲜味、肉味、醇厚感、持续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19.
徐宝昌  白振轩  王雅欣  袁力坤 《化工学报》2019,70(12):4673-4679
在实际工业过程中,异常值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现有的处理异常值方法会导致模型估计有偏差,并且没有考虑潜在异常值的影响。针对上述缺点,利用学生分布噪声来处理潜在异常值,提出一种适用于学生分布噪声情况的贝叶斯鲁棒辨识方法,并且将其与过采样结构相结合,推出了基于过采样结构的贝叶斯鲁棒辨识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随着异常值影响的增加,仍然保持较小的辨识误差,而传统辨识方法已不再适用,同时,还克服了传统结构需添加额外测试信号所带来的巨额成本。因此,本文的算法更适合于实际工业过程辨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近红外分光光度仪(UV/VIS)测试了直拉法生长的掺杂不同Ge浓度的硅单晶样品,得到了不同锗浓度下1000~2000nm波长范围内样品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单晶的光学吸收系数,根据吸收系数与单晶禁带宽度的关系式作图,得到了不同锗浓度样品的禁带宽度值.结果发现,随锗浓度的提高,样品的禁带宽度逐渐减小.这结论与理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