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6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液体干燥剂冷却空调系统利用液体干燥剂对空气进行除湿,然后再绝热加湿处理,达到所要求的空气状态。介绍了液体干燥剂除湿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形式,描述了该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这种能进行湿度控制的空调系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73.
以三元熔盐为传热介质,在熔盐吸热传热实验平台上进行高温高热流密度下316L不锈钢熔盐吸热管传热特性试验。吸热管外径为20 mm,实验流体温度控制在250~500℃,热流密度为180~470 kW/m2。实验揭示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热流密度下熔盐吸热管内对流换热的Nu-Re关系,Nu随Re增加显著增大,实验Nu数普遍高于按Sieder-Tate关联式计算的值。分析了温度及热流密度对熔盐吸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发现熔盐平均温度相同时,低热流密度下的Nu数大于高热流密度下的Nu数,同时实验结果显示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熔盐吸热管的传热性能主要取决于熔盐流速,且高热流密度对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4.
结合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CSP)工程应用实例,系统性地介绍了其中的关键单元技术—高温蓄热技术及系统,其主要发展思路是开发高蓄热密度、高使用温度、高蓄/放热速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蓄热介质材料,发展过程可控的蓄热方式,研究高效能工质的传输及蓄热机理。从蓄热介质、方式和装置等角度出发,介绍了应用于CSP中的蓄热技术及系统,并指出熔融盐高温蓄热将是未来太阳能高温热利用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5.
在电能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受传输信道介质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干扰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错误。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常用差错编码方式纠错。本介绍几种常用的通信差错控制编码方式的原理,并给出相应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6.
太阳能驱动除湿转轮辅助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一个事实:空调系统处于峰值负荷的时候,通常是太阳能处于最丰富的时候,将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转轮除湿技术和常规压缩制冷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太能能驱动除湿转轮辅助中央空调系统,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冷水机组设计负荷的要求,实现“削峰”目的,相应地可以选择较少规模机组,而且在没有太阳能供应的时间区段内仍然有很强的适应性。对比实验表明,除湿转轮处理湿负荷的能耗一般是表冷器处理湿负荷的40%以下,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在乙醇共溶剂的条件下,以原硅酸乙酯为原料,HCl或氨水作为催化剂,用水解和缩聚等反应制备多微孔硅胶薄膜.讨论了溶液组成、催化剂种类对硅溶胶制备的影响,及不同水醇比、乙醇用量、温度、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所制备的硅胶膜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转轮除湿与直接膨胀式单元机组相结合的复合空调系统的2种紧凑型组成形式:前置预冷与后置冷却,并在几种不同室外工况下,针对应用于独立新风系统,对比分析了这2种典型组成方案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这2种除湿方式在4种典型工况下的制冷能耗相差不明显,在10%以内;但后置冷却除湿在高温高湿工况下难以实现较大的单位除湿量,且再生空气温度高;而前置预冷除湿系统采用较小的除湿转轮尺寸,结构更紧凑,可明显降低初投资,且再生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前置预冷除湿系统在较小流量空气处理应用方面更具优势,更具商品化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9.
为了简化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的构成和增强单相接地故障特征,探索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互感器配较大负载电阻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分析了零序电流互感器配大负载电阻时的特性,并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验证了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二次侧电阻的参数选取问题,探讨了所研究方法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用户侧分界开关单相接地保护装置和变电站单相接地选线装置中的应用,结合典型例子采用数字仿真的方法验证了其可行性,并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论述方法在进行单相接地选线时具有故障特征更明显的特点,在实现用户侧单相接地保护时可使电路更简单。  相似文献   
80.
在可视化高压反应釜系统中,研究了甲烷水合物在油包水型乳液中的生成情况,反应的前30 min搅拌,油相为辛烷或十六烷,乳化剂为丙二醇脂肪酸酯(Emcol PO-50)、失水山梨醇油酸单酯(Span80)、单硬脂酸甘油酯(Aldo 28)。将乳液体系和纯水以及含乳化剂的纯水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在油包水型乳液中可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生成的水合物成粒状,含水率低。在选择油相时,需选取不生成水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且对甲烷溶解度尽量大的有机溶剂,最后对油包水型乳液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