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针对GIS穿墙套管中的腐蚀缺陷,设计了专用的磁致伸缩导波扫查成像检测仪。根据实际GIS穿墙套管工作环境搭建模拟装置,还原GIS套管穿墙段细节,使用检测仪对模拟环境中的套管进行导波扫查检测,实现套管缺陷的三维成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仪可实现对套管中多个缺陷所在的轴向和周向位置的精确定位,且墙体对导波检测的影响可忽略;同时,对实际退役GIS穿墙套管中的缺陷进行扫查成像时,通过导波三维成像结果也能表明套管异常,能检测出套管中腐蚀缺陷及管壁变厚。针对GIS穿墙套管的专用导波设备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且相对A扫功能,该设备的C扫功能更适合对GIS穿墙套管中的缺陷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72.
左恒  张龙飞  陶忠  叶阳 《建筑结构》2020,50(1):118-121
基于滑动摩擦耗能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橡胶摩擦耗能器。为了研究耗能器滞回性能,设计了试验试件进行了不同螺栓扭矩、加载制度、加载速率和加载幅值工况下的低周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加载下,耗能器在所有工况中摩擦力均较为稳定,连续疲劳加载工况下依然能够稳定耗散能量,表现出了良好的耗能能力,且试验后摩擦橡胶块磨损较少,有利于长期使用。耗能器在加载过程中造成的摩擦橡胶块的磨损及外摩擦管内温度的上升,将导致摩擦橡胶块与外摩擦管内壁之间的法向接触应力和摩擦系数的减小,从而降低耗能器的摩擦力。其中,摩擦橡胶块的磨损对耗能器的摩擦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3.
随着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用大容量电化学电池来存储电能的模式正在快速兴起,大规模、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站的建设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建设速度快、运行维护方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的特点。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站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用化学电池将电网的剩余电能通过电池存储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再把电池存储的电能释放出来。在电网侧起到削峰填谷、调频调峰的作用,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储能电池舱偏压、偏流问题普遍存在,虽然设计制作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相关标准并不完善,也不完全准确),但问题还是不断出现。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化学储能站化学电池(电芯)、电池簇、电池堆出现偏压、偏流的原因,包括电芯原因、连接电缆原因、绝缘和通风散热原因,通过原因分析揭示了在电池舱的设计选型、配置选择、组装工艺及运行维护方面应关注的重点。详细介绍了被动均流的PACK及电池簇的维护和处理方法,为电化学储能电站的选型设计、方案配置、调试维护、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4.
某变电站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穿墙套筒发生腐蚀穿孔导致SF6泄漏。通过腐蚀环境分析及腐蚀产物检测,结合腐蚀发生的部位、形态,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火包渗出的浸蚀性阴离子是诱导筒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原因,铝合金钝化膜遭到破坏后,酸性玻璃胶释放出的醋酸使GIS穿墙套筒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钝化-活性腐蚀电池,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孔蚀。结合以往事故经验,认为GIS穿墙套筒的施工工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电化学腐蚀,并依此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5.
在地震数据野外采集过程中,保证大型复杂障碍区下资料的连续性历来是作业施工的难点。地震采集特殊观测系统设计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特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地震采集质量及成本,目前特观设计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制定,可靠性与经济性无法保证。本文介绍了一款使用Python语言编译的地震数据采集特观设计优化程序,该程序基于贪心算法,结合计算机的高速运算的优势,为大型障碍区的地震数据采集特殊观测系统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将该程序应用于在内蒙古某煤矿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结果显示,该程序提供的优化方案效果良好,叠加次数与面元覆盖均匀,保障了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结论表明,应用贪心算法的程序所做出的特观设计相较于其他软件和人工设计,具备更加良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能够为地表复杂区地震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6.
针对工业X射线焊缝图像对比度低、缺陷模糊且相对面积较小及难以识别的问题,设计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框架。根据缺陷图像特点,设计了对应的神经网络结构、卷积模板及池化模板的大小。在分析确定神经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卷积神经网络的灵敏度和训练算法也在文中一并给出。通过实例对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缺陷检测准确率达97%,误报率仅为3%。同时,对适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X射线焊缝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灰度直方图有效信息跨度范围在50之上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识别。文中所设计的神经络对X射线焊缝缺陷图像的识别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7.
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镁基无机矿物质为基体材料,制备了新型纤维增强镁基无机复合板.研究了短切纤维、纤维网格布以及短切纤维结合纤维网格布3种增强方式对镁基复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方式对镁基无机复合板的密度、含水率、吸水率等性能影响较小,对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影响较大,采用...  相似文献   
178.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渣锭的凝固质量,设计了低频电渣重熔炉,研究了不同频率对电渣锭中液析碳化物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液析碳化物的形貌、成分,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GCr15轴承钢电渣锭中液析碳化物的尺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工频时,低频可以有效降低碳化物数量,特别是对于边部和2/3R处,碳化物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在频率为0.4 Hz时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71.05%和48.00%。不管是边部、芯部还是2/3R处,低频均能降低液析碳化物的最大尺寸。特别是对边部和2/3R处碳化物的影响最大,边部最大尺寸从工频时的11.64μm减小至0.4 Hz时的7.39μm,减小了36.51%;2/3R处最大尺寸从工频时的20.58μm减小至0.4 Hz时的12.61μm,减小了38.73%。  相似文献   
179.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V108干预由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其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及溶血素的水平以及吞噬指数和廓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显著降低(P<0.05);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显著提高了免疫低下大鼠血清中TNF-α、总IgG及溶血素的水平和廓清指数(P<0.05),并显著促进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环磷酰胺显著降低了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P<0.05),粪便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丁酸、琥珀酸、肌酸、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使得大鼠...  相似文献   
180.
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外伸连接段的稳定控制是保证其正常发挥耗能作用的关键。基于研究者们试验中出现的BRB外伸段破坏形式及特征,分析BRB外伸连接段的失稳破坏过程及破坏失效机理,研究不同失效模式下外伸连接段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外伸连接段稳定性能的端部构造形式。基于理论分析推导不同失效模式下相应外围约束单元与外伸连接段控制截面上的轴力与弯矩计算公式,建立不同失效模式下外伸连接段的稳定分析模型,并通过拟静力试验验证所提出端部构造形式的合理性以及稳定分析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BRB外伸连接段的失稳破坏为约束单元或外伸段控制截面上的压弯作用效应超过其极限承载力而破坏;外伸段的稳定性与支撑端部转角变形的大小密切相关,且BRB耗能单元的高阶多波屈曲变形是引起支撑端部转动变形的直接原因;满足稳定设计准则的条件下,减小外伸段长度及耗能单元与约束单元间间隙值,增加约束过渡段长度可进一步提高和保证外伸段的稳定工作性能;设计制作的符合文中外伸段稳定条件及端部构造形式的3根BRB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外伸段的失稳破坏,其外伸段控制截面上的压弯作用效应均处于弹性范围内。研究结论为BRB外伸连接段的稳定设计及相应的稳定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