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溴化锂溶液吸收态下薄膜流浓度与温度的光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溴化锂溶液水平薄膜流动下吸收水蒸汽的过程 ,采用双曝光激光全息干涉方法进行了局部光测实验 ,重点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互对证且基本吻合 ,表明对水平流动下溴化锂溶液薄膜内温度场和浓度场变化的激光全息干涉测量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2.
以水为介质,采用k-ε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的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外壳程传热与流阻性能,并和采用椭圆管作为换热部件的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器壳程有较好的强化换热特性,螺旋扭曲椭圆管的几何尺寸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壳程传热与流阻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所获得的规律为螺旋扭曲椭...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三元混合工质制冷剂R407C分馏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组成调节装置的容量控制空调系统,并对其变组成容量控制的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预测了各种变组成情况下空调系统的调节性能和节能潜力.利用建立的变组成容量控制型单元式空调系统,测试了不同组成下的三元混合制冷剂的空调系统性能.根据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在相同流量工况下,通过改变循环工质的组成来改变空调系统的制冷量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增减容量过程中能效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性质揭示了该技术的节能特性.  相似文献   
74.
武浩  韩华  崔晓钰  范雨强  徐玲 《制冷学报》2019,40(4):121-128
制冷系统实际运行中,故障诊断模型可能出现诊断性能波动或下降等情况,需具备再学习能力以适应现场数据。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正确率阈值的概念漂移检测机制及支持向量机增量学习的故障诊断自适应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制冷剂过量故障的再学习。该算法通过两次优化选择、过滤数据信息,保留原有诊断知识,仅学习未知样本信息,可极大地节约模型学习时间,快速适应新环境。结果表明,新的故障种类出现时,诊断模型检测到概念漂移,进而通过增量学习进行自我更新,实现对新故障的学习与诊断。1 400个过量故障样本中诊断模型只需要学习600个,且保证最终模型对后续数据流具有较佳诊断性能,正确率高达99%。在现场制冷系统故障诊断应用中,诊断模型的再学习和自适应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综述了微小型焦耳-汤姆逊(J-T)效应节流制冷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从制冷器的结构型式演变以及理论研究两方面对现有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及加工工艺的进步,制冷器的结构型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多样化,借助微刻蚀技术制作的多级、多层、多通道微小型J-T节流效应制冷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微小型J-T节流制冷器的运行机理较复杂,目前的理论模型多是基于不同程度的假设,因此,对于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理论研究,不仅需建立并求解更切实际的理论模型,还需关注与及时应用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6.
综述了近年来焦耳-汤姆逊(J-T)效应节流制冷系统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开式和闭式制冷系统两方面对现有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重点对闭式系统中机械式压缩机驱动的J-T效应节流制冷系统、吸附式J-T效应节流制冷系统以及预冷型J-T效应节流制冷系统的有关文献做了总结,并根据研究分析对J-T效应节流制冷系统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77.
基于中子成像(NR)技术对铜-丙烯环路热管(LHP)在不同加热功率(0、5和10 W)下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为5 W时蒸发器内液体工质在减少,冷凝器能够充分冷凝,液体管线充满液体工质;在加热功率10 W时热管内部冷凝的液体工质量在减少,蒸发器开始出现烧干现象;环路热管能够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且随加热功率增加启动时间减少;LHP在5 W时内部的气液分布使得传热性能最佳,在10 W时风扇的强制对流并不能达到充分冷凝的效果,导致热管热阻增大,性能变差;LHP运行过程中气体管线部分存在残留液体工质,这会减少LHP的工质实际循环量,降低其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78.
混合工质可为振荡热管带来独特的传热性能.比较甲醇、乙醇纯工质以及甲醇-乙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在不同充液率时的热阻随加热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小充液率(45%)时甲醇-乙醇混合工质和乙醇振荡热管开始烧干时的加热功率高于甲醇工质振荡热管;在加热功率不是很大(低于65W)和大充液率(62%~90%)时,甲醇以及甲醇-乙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优于乙醇振荡热管;在大加热功率(高于65W)和大充液率(62%~90%)时甲醇以及甲醇-乙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热阻十分接近,均低于乙醇工质振荡热管的热阻,且热阻随着充液率的增加曲线变化越来越平缓.  相似文献   
79.
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徐之平  卢玫  李凌  余敏  崔晓钰  章立新  杨茉 《动力工程》2003,23(6):2752-2760
回热器是能源岛系统中微型燃气轮机的一个主要部件。根据回热器的运行特点及具体设计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在回热器传热表面结构、回热器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指出回热器的研究趋势、研究方法和手段。图13表2参13  相似文献   
80.
汤振彪  崔晓钰 《化工进展》2022,41(7):3431-3445
液体阵列射流冲击冷却是解决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的最有效技术之一,能够有效地对目标表面进行散热,具有散热能力高、能效比高和噪声低的优点,在散热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阵列射流冲击的研究进展,从换热工质和射流冲击冷板的换热结构两个方面,指出了其对液体阵列射流冲击换热特性的影响,并介绍了倾斜射流和旋流射流两种新型阵列射流方式。综合分析了常用的液体换热工质和纳米流体换热工质在射流冲击过程中强化换热的原理,介绍了喷嘴孔型、喷嘴的排列方式和冲击表面结构三种阵列射流结构。分析表明,不同孔型的喷嘴会影响流体的射流速度和湍流特性,不同的喷嘴排列方式会对射流流体的相互作用和有效冲击面积产生影响,不同的冲击表面会影响射流工质的循环混合,这些都将对射流冷板的换热特性产生很大影响。指出了解影响液体阵列射流冲击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改善和提高射流换热性能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