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基于全板翅换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降低吸收式制冷机金属耗量,较小占用空间,提高制冷机传热传质性能,进而提高整机性能,在实验室建立了基于全扳翅式换热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并在设计上采用了专利技术。介绍了这种新型制冷机的设计思想和结构以及传热性能,并与管理壳式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2.
溴化锂降膜吸收过程热质传递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降膜吸收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3.
选取62%充注率去离子水振荡热管实验为例,结合前人得到的振荡热管的可视化实验研究成果,揭示了随加热功率不同,振荡热管运行特征、温度振荡及传热机理的对应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振荡热管在没有启动振荡之前,管内工质没有明显宏观质量迁移运动,蒸发段、冷凝段壁面温度均无振荡变化;在启动振荡之后,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管内工质由上下徘徊振荡、不稳定振荡循环流动至稳定单向循环流动;流型的变化也由泡状流、弹状流、塞状流至环状流转变,流速增大;伴随流型、流速的改变,蒸发段、冷凝段壁面温度的振荡变化由没有振荡、大幅度小频率、至小幅度大频率振荡,传热能力不断增强,热阻不断减小。文中为建立振荡热管理论模型、认识其传热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王军  崔晓钰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1):653-654
为了得到光学译码器编码条的光接收效果,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一特定尺寸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编码条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编码条所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子数目大约占发射光子数的16.3%.光接收效果与光源和编码条位置的选择以及封装结构的构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提高编码条的光接收效果,有必要合理构造发光二级管光学封装结构并调整编码条的位置.  相似文献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振荡热管传热性能建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晓钰  翁建华  M.Groll 《化工学报》2003,54(9):1319-1322
引 言振荡热管是用于电子、微电子设备散热的一项正在开发的新技术[1] .它是由一根长的毛细尺寸管弯曲成的蛇形管路 ,管内充注有工作液 .热管一端为蒸发段 ,工作液被加热、蒸发、沸腾 ,气泡发生、长大 ;另一端为冷凝段 ,工作液被冷却、冷凝 ,气泡凝聚、破裂 .由于管径细小 ,表  相似文献   
56.
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器是一种将板式降膜吸收和膜反转技术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吸收器,合理设计与掌握其吸收性能对今后这种吸收器的工程应用十分重要.为此,通过建立、求解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确立了设计条件下最佳吸收器结构;对于所设计的板式膜反转吸收器进行了不同吸收压力、溶液流量、进口浓度、进口温度及冷却条件下传热传质性能的计算,并与竖板降膜吸收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10%(质量分数)LiCl吸湿性盐溶液作为工质的振荡热管传热特性。测试了在45%~90%充液率、10~100 W加热功率下振荡热管蒸发端温度及热阻的变化,并与去离子水工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45%、55%的低充液率下,加热功率达到50 W以上时,LiCl溶液振荡热管的热阻明显比去离子水振荡热管低,能有效延迟烧干现象的发生。在62%的中等充液率,35W加热功率以上,LiCl溶液振荡热管的蒸发端温度较离子水振荡热管振荡频率快,幅度小且热阻低。在80%、90%的高充液率下,两种工质振荡热管的蒸发端温度曲线在平均温度、振荡频率、振荡幅度上都较为相似,热阻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8.
崔晓钰  于洋  朱悦  李治华  孙慎德  韩华 《化工进展》2013,32(9):2035-2042
选取去离子水、甲醇、乙醇和丙酮为工质,考察不同工质不同充液率的振荡热管运行特征,寻找影响振荡热管传热性能的物性因素。结果表明:在小功率时,传热性能受是否启动振荡及振荡流速支配,与动力黏度密切相关;随加热功率增大,振荡流速加快,不同工质振荡热管温度振荡频率和幅度差别渐小,动力黏度和液态比热容、汽化潜热共同影响振荡热管传热性能;在大功率时,振荡流速较快,充注汽化潜热、比热容大的工质振荡热管传热性能更具优势。振荡热管和物性的关联分析可为认识不同情况下振荡热管的传热机理和工作特性、建立振荡热管理论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石墨烯/去离子水纳米流体振荡热管传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赛燕  崔晓钰  周宇  韩华  陈成猛 《化工学报》2016,67(12):4944-4950
通过实验研究石墨烯(GNP)纳米流体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08%和0.10%,充液率为45%~90%,加热功率为10~100 W。结果表明,充液率为45%时,GNP纳米流体可以缓解烧干;充液率为55%~70%,质量分数为0.01%具有较为明显的传热优势,其热阻最高可降低83.33%。GNP纳米流体改善PHP传热性能的原因主要是其热导率较高,表面润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0.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献忠  崔晓钰  李美玲 《化工学报》2005,56(10):1832-1836
将UNIFAC基团贡献法成功地应用于HFCs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热力学性质的预测.根据资料拟合得到了CH2、CF2、F三个主基团的相互作用参数, 用拟合的基团相互作用参数预测了新工质对R32/R227ea、R227ea/R134a和R152a/R227ea及三元混合制冷剂R32/R125/R134a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本工作为今后HFCs混合制冷剂替代和制冷系统研究提供了极有推广价值的物性计算方法和数据,满足了新工质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