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2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1063篇
农业科学   14006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1073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891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然土壤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种有机质含量各异的土壤,考察其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1、48和720h条件下菲的相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接触时间条件下,Freundlich吸附系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8种土样吸附行为的非线性指数n随时间逐渐减小,经土壤有机碳含量校正的单点Koc*值也随时间上升。这些结果指示土壤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土壤吸附的主要汇,土壤有机质吸附位点的位能表现为非均匀分布,颗粒内部有机质吸附位点的容量更大。此外,利用差减方式得到吸附过程后段的相分配关系的非线性明显强于吸附过程前段,说明慢吸附阶段中结构致密的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更趋强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致密有机质组份中的扩散过程很可能是慢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早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效果不佳的原因、现代性信息素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应用性信息素技术监测昆虫种群和应用性信息素技术诱捕防治害虫的效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重金属与农药复合型污染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关于两者共同作用对蚯蚓-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镉-乙草胺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农田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生理响应、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形态特征等变化,探讨两者复合污染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体内SOD活性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胁迫处理第2d和50d时, 20~30 cm土层的蚯蚓数量占所有土层蚯蚓总量百分比比对照分别增加1.34倍和1.14倍,蚯蚓对镉-乙草胺复合污染作出规避效应而向深层土壤迁移。2)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与处理时间、处理方式、污染物无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碱解氮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处理第50d,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及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处理组玉米根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抑制率分别为23.21%、42.86%和50.00%,玉米生物量与株高呈相同趋势,即30mg·kg~(-1)镉处理200mg·kg~(-1)乙草胺处理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处理。相关分析表明,两种污染物除对蚯蚓SOD活性产生拮抗效应外,对蚯蚓MDA、土壤养分与玉米生长指标均不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得出镉-乙草胺复合污染促进蚯蚓向下迁移影响其垂直分布,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最终抑制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4.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外源GA3和ABA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交水稻亲本V20B为材料,研究了外源GA3和ABA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GA3质量浓度为50~110mg/L时能明显促进种子萌发,而ABA质量浓度为70~110mg/L时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检测表明,GA3和ABA对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植物激素含量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为制备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NMHC-II A)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编码NMHC-Ⅱ A羧基端1 651~1 960氨基酸的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Rosseta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用PEG 4000介导融合。ELISA方法检测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并纯化MAb,以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方法鉴定MAb的特异性,western blot检测MAb靶位点区域。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1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抗体亚型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2 560和1∶1.0×106;该MAb能够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并结合Marc-145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与NMHC-Ⅱ A的1 812~1 894氨基酸位点结合。该抗体的制备为研究NMHC-Ⅱ A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施氮量对香料烟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料烟品种云香巴斯马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香料烟干物质积累量、积累强度、产量、产值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香料烟各器官中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积累强度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器官干物质在生长期间分配规律一致;产量、产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增产率为80.43%~140.23%,增值率为66.90%~116.20%;氮素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西安沣河1986-2009年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6-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值)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沣河水质近20年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沣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污染、快速污染、污染相持和污染改善4个阶段,2000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②在水质演变的缓慢污染阶段,上游的水质好于中下游;在水质演变的快速污染与污染相持阶段,水质空间差异巨大,表现为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明显加重;随着污染的改善,2005年以来,上、中、下游监测断面水质的差别大大缩小,2009年四个断面的水质A值分别为2.90、2.97、2.92、2.86;③工业、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不明显;④大力压缩造纸厂削减工业污染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同时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一定遏制;⑤目前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牧业等。  相似文献   
999.
以玉米为对象,分别进行了盐度为0.1%、0.3%、0.5%和0.7%海冰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0.3%海冰水以450 m3/hm2灌溉时,能减轻作物干旱胁迫,增产效果显著,但灌水量增加到900 m3/hm2和1350 m3/hm2时反而减产。盐度达到0.5%时,3种灌水量处理比0.3%盐度900 m3/hm2处理区,减产9.5%、10.8%和18.4%。当海冰灌溉水盐度为0.7%灌水量1350 m3/hm2时,产量接近全旱处理区产量水平。玉米经不同盐度海冰水灌溉,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肖波  匡方毅  陈红专  蔡海朝  周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9-19452,19499
分析了2010年5月21日长沙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势,应用NECP资料分析该过程中水汽条件、热力不稳定、上升运动、动力条件等,同时对EC中低层风场、T639物理量、RJ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在华南及沿海发生震荡,高空低槽、中低层西南低涡切变、地面倒槽与气旋波等共同活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层低空西南急流活动与暴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湿度条件下,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保证了暴雨所需的水汽条件。由于低层冷空气的嵌入,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有随时间由低层各自往高层发展的趋势;深厚的弱散合层,有利于形成大暴雨。EC各时次风场预报对急流、低涡切变预报较好,预报有强降水理由充足;T639垂直运动预报与实况吻合不好,而水汽通量与实况吻合性好;日本降水预报强度与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